人类|为什么微信上的小红点总会吸引你点开?专家解读( 二 )
“人和任何技术或机器之间都存在互动,可能是人控制机器,也可能是人被机器控制。”上海纽约大学教授张峥始终认为,技术是中性的,就像使用搜索引擎时,每当你搜索一个词,推送给你的第一个页面的前10个结果一定是根据你的习惯和偏好精心裁剪过的,目的就是让你喜欢这个搜索结果,从而持续地用这个搜索引擎。“往好处说,这种设计是为了提升用户粘性;往坏处说,也可以理解为通过强化你的偏好,更容易‘操控’你。”
更多科学研究,应关注人与机器的交互
和人工智能技术发展速度相比,人工智能伦理研究则显得落后。不少学者在接受采访人员采访时都谈到,当下的人工智能发展使得人与机器的关系越来越复杂,人工智能的安全性、可靠性、可信度以及在如何符合人类价值观等方面,都生发出很多值得探索的全新科学问题。
就在不久前,浙江大学心理科学研究中心和心理学系的三位学者联合发表文章,提出必须将“人-AI交互”作为新的研究领域,并勾画了具体的研究框架,倡导学科交叉合作,目标是确保人工智能造福人类。
几位学者不约而同地谈到,不恰当的人工智能技术开发已导致了不少伤害人类的事故。仅仅在学术界认可的“AI事故数据库”里就已记录了1000多起事故,如自动驾驶汽车撞死行人、交易算法错误导致市场“闪崩”等。考虑人工智能的价值观等问题,并不是为时过早,其必要性和紧迫性日益凸显。
有学者呼吁,心理学本身是关注人的学科,而从学科发展来看,未来的心理学不仅要更加关注人本身,还应关注人如何与机器打交道。作为心理学的分支,在中国目前已有工程心理学,这个学科的核心科学问题,就是研究在开发复杂系统中,如何保证技术与人的心理、生理规律相匹配,以便于人的理解和操作,使得整个人—机系统的效能达到最佳状态。
【 人类|为什么微信上的小红点总会吸引你点开?专家解读】复旦大学计算机教授张军平也认为,技术本身有其发展逻辑,但是当技术与心理学、脑科学的融合越来越密切时,确实应该加强对人与技术的交互关系研究,并且更客观、更审慎地对待技术。
推荐阅读
- 朋友圈|微信又更新!朋友圈这种图不能发了?
- 高智能方程式|为什么QQ飞车里能开蓝翔挖掘机?
- 扫一扫|微信安卓 8.0.18 正式版发布:『支付』改名为『服务』
- 变现|微信红包封面背后的“怪圈”生意
- 微信|微信状态还能这么玩?自动加上“监控”,好友吓坏了
- 任泽平|?华为搜索引擎上线后,又突然403禁止访问;任泽平微博、公众号被双双禁言;快手网红控诉快手:高管一批一批的换,不懂管理|雷峰早报
- 微商|微信朋友圈上线折叠功能,微商的末日将至
- 腾讯|钉钉领跑、企微爆发、飞书急追,在线办公"三国杀"升温
- mspoweruser|微软 SMS Organizer 短信应用更新:修复三星手机 Bug
- 异形红包|微信上线新年隐藏款异形红包封面,可通过朋友圈广告领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