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里|美团、阿里、京东“驶入”无人车赛道
编辑导语:随着市场环境的发展、技术的进步,各大互联网公司也迫切地寻找着可以入局的赛道,以求取得先机。而无人配送赛道则是其中之一。为什么无人车业务会吸引玩家入局?无人配送赛道火热的背后,是否潜藏着问题尚未解决?本篇文章里,作者针对无人配送赛道的发展做了分析,一起来看一下。
文章插图
从这一轮人工智能爆发到现在,热度一直居高不下。而“科技工业化”已然成为各大互联网公司发展的必然轨迹,因为只有建立在高度的工业化基础上的,科技才算真正开花结果。事实上,各大科技公司的科技工业化背后其实就是互联网“唯快不破,谁快谁赢”的打法。如今,美团、阿里、京东不约而同地把赛道摆在了无人配送上。
天眼查信息显示,无人车业务服务商杭州小蛮驴智能科技有限公司,于20年4月就已成立。而到了今年9月28日,阿里巴巴集团副总裁、达摩院自动驾驶实验室负责人王刚宣布,达摩院自研的L4级自动驾驶产品、末端物流无人车“小蛮驴”已落地全国22个省份,累计配送订单超100万。
文章插图
10月18日,由京东物流主办的2021全球智能物流峰会(GSSC)上,京东物流CEO余睿谈到,京东物流第五代智能快递车将发布,并表示,未来两至三年,京东物流将持续研发及投用数千台智能快递车。
而美团4月19日亮相的新一代自研无人配送车「魔袋20」,早已在抖音、快手上成为不少人关注的新晋网红。
一片歌舞升平之景,乍一看无人配送的时代似乎已经快要来临了。然而,透过这轮无人配送赛道的火热现象背后,或许还有太多问题值得我们去仔细思考一番。
一、拐点将至但未至:催熟了的“科技工业化”阿里、美团、京东为何会如此热衷于无人配送?综合来看无外乎以下几方面原因:
一方面是商业模式迭代的必要性。
无人配送旨在服务好“最后三公里”,现如今这一环节则充斥着大量劳动力资源。然而,正是由于“人”的复杂性,使得行业其实无法完全实现真正意义的标准化服务。
人的素质是参差不齐的,主动服务意识、沟通能力各有差异。而服务的对象喜好更是各有不同,这就造成终端配送服务本身成为一件不可控的事。而现在看来,无人化才是服务标准化的真正解决方向。
另一方面,从劳动力密集型到技术密集型,无人配送或许是产业结构升级的必然选择。
根据快递行业有关数据显示,快递企业的人员流失率非常高,这已经成了整个快递行业的突出问题。
对于劳动力密集型产业而言,其本质是什么?
在谈擎说AI看来,其实就是有充足的劳动力能够覆盖足够的区域,可以在相对固定的时间里让需求与供给得到匹配,供给端运力要实现密集覆盖从而满足分散的需求,因而最后三公里的配送核心在于快递员、外卖小哥们而非用户量多大、平台技术多领先。
配送劳动力的数量决定时效性,决定着用户体验。而流失的快递员、外卖小哥则意味着自身能力的流失。对于平台而言这似乎成了一个很难完全把控的环节,而无人化或许才是真正把终端运力、服务质量掌握在自己手里的办法。
此外,终端配送本身就是一个高成本低毛利的环节,尤其是劳动力成本越来越高的国内社会,庞大的终端配送劳动力意味着企业要付出高昂的经营成本。而用无人车配送替代人的配送,从长期来看符合边际成本递减规律,是基于劳动力成本上升这一时代背景作出的决策。
从科技公司的角度来看,向来具备“占坑思维”,即便看不懂的领域也会先布局。
推荐阅读
- 阿里巴巴|马云“接班人”是啥来头第一天上任,阿里巴巴损失517亿!
- 猫腻|拼多多的商品这么便宜,都是山寨、假货吗?看完才发现其中猫腻!
- 数字人民币|反逃税、反洗钱、反贪腐!数字人民币席卷而来,剧变正在酝酿
- 网易养不起“考拉”,阿里拼多多急剁手,网友丁磊全职养猪
- 阿里巴巴|曾是阿里高管,遭马云“忽视”创办410亿公司,却进腾讯口袋
- 阿里|胡润公布全球公司排名,马云创始人头衔也被剥夺?
- 智慧销售|国务院:加快优化智能化产品和服务运营,培育智慧销售、无人配送、智能制造、反向定制等新增长点
- 考试|行业观察丨在线学习、远程考试成新趋势,信息安全需重视
- 氪星晚报丨苹果年底前选定Apple Car制造商;腾讯或下一步减持美团和拼多多的股份;华为申请注册METAVISION商标
- 盲盒|上海制定反垄断、互联网营销算法、盲盒经营活动等新业态合规指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