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从双11活动来谈谈未来的购物( 二 )
2)付定金。定金策略把购物时间线延长,分两次结账。定金不是一个商品单,是不退的,因此只要付了定金,这个商品必须要买。可事实证明,付了定金也未必比单拍商品便宜。
3)各种券的叠加计算。每个店铺基本都有叠加券,需要定时抢、加购、分享等才能抢,数量有限。甚至有的还需要先下单1元买个抽奖资格或买个大额券。前100名半价的活动,还需要原价下单,待半月左右查看前100名中有没有中奖,如果忘了这件事,就是白欢喜一场。为了能多卖货,店家的招层出不穷;为了能拿到最大优惠,用户是斤斤计较。
4)凑单,这真是个幸福的烦恼。我本想买1件,要想拿到优惠,必须凑5件,或者凑够899还能领个满减券。于是用户在选购的路上越走越远。最后下单了一堆可有可无的东西。
5)结算是个数学题。购物车里的可有可无的商品怎么凑单才能把“到手价”拼到最低,是个不断尝试的过程。哪些券能用,哪些券不能用,需要结算去试一下。如果想用某个券,数额没达到,需要重新再加购新商品。
走了这么远后,早已忘记自己当初为什么出发。
网购操作便利吗,这其实是一个无解的题。但是它远不是我们以为的模样。
三、心态自由“我可以随便逛,随便比价,随便问客服。”网上确实如此。
现实中,人和人之间是有交流的,一个眼神,一声叹气,一个微动作都能传递某种暗示。
而人是具有微妙的情感,能感知这一切。建国初期的卖货员都是国企正式员工,虽然时代变化,仍保留着富足的底气。线下传统的导购和线上温暖的“亲”形成了鲜明的对比。这也是线上最大的杀手锏。
随着网购的越来越普及,商品客服的属性变的越来越弱,在商品详情页面展示更多的内容,自助变得很高效。
而线下的场景也越来越自助化,随着人员成本越来越高,像“优衣库”“迪卡侬”等大型店面也都是半自助式,客服属性越来越弱,给选购增加了很大的空间。
人与人交流是一件快乐的事情,当人们素质整体提升后,人们更愿意去交流、去重建体验的美好。
四、防错机制线上的运输能力越来越强,使交易迭代的速度越来越强。用户可以将东西买回家,再决定留下或退回。
而线下试衣或试品的操作从付款前变为付款后。试品的场景在家中,此时留下的成本为0,退回的成本却需要联系快递取货+重新选购。
除此之外,人比较相信缘分,一旦人和物品见面后,就会增加无形的感情分。因此只要基本符合自身的要求,其商品大概率会被留下。即使要退回,该交易退款,用户也没有大的损失。线上的防错机制是其第二个大的杀手锏,转移了试衣在整个购物场景的顺序,无形中促进了整个交易的完成。
而实际上用户逛线下的要求是极高的,对线上要求却很低。一整天线下购物经常毫无收获,线上却可以随意付款。
结果是,需要在收货后,再和商品建立感情联系。这像极了包办婚姻,先结婚后恋爱,恋爱不成,只能彼此折磨着生活。
线下购物的试衣过程在“结婚”前,经过充分试穿磨合和挑选,最终找个性价比高的还是自己喜欢的完全是自己做主的自由婚姻。
五、诚意诚意是从商者最重要的品质。这几年的线上双11爆出了很多的问题,价格乱抬、迷惑宣传、复杂操作、以次充好等等,扰乱了市场秩序,也扰乱了人的心智。
- “抢半价”活动是原价的半价,可是这款商品平时就是5.5折销售;
- “买一送一”是买一件衣服送一个手提袋;
- 赢免单,实际上是返同样价格的消费券,需要继续消费;
推荐阅读
- 用户|淘宝将实现退货秒退款,每年至少要交88元,亚马逊直接退款不退货
- q4|名创优品发力线上业务,持续提升用户复购与黏性
- 邮件|华为花瓣邮箱 App 新版测试:支持多账号登录,新增保护邮件活动
- 盲盒|上海制定反垄断、互联网营销算法、盲盒经营活动等新业态合规指引
- 记忆点|如何通过“心智塑造”轻松赢得用户
- 用户|华为花瓣搜索引擎 Petal 在国内正式上线
- 企业|企业微信携1.8亿用户“逼宫”,钉钉慌不?
- 乱象|微信治理互联网用户账号运营乱象,“南京头条”“高考山东”等遭清理
- 出发票|给经销商提供支持:很多人不知道,经销商才是厂家的第一用户
- 跑路|又一电商平台倒下,老板带着200亿巨款跑路,用户投诉无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