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物识别|生物识别「紧箍咒」:改名 Meta 后的第一步,FB 直删 10 亿人脸数据库( 三 )
该从业人士认为,随着《个人信息保护法》的施行,企业在采集、使用数据方面肯定会遵从法律。相反,有些时候泄露隐私往往是用户“自作自受”。
比如,下载一些未经安全认证的APP,并在设备上给予授权;在许多不安全的网页里填写个人信息数据;浏览陌生链接等等。
“用户要有保护数据安全的自我意识,这是做好数据保护的关键。”
对于普通用户而言,不轻易授权个人信息,甄别软件应用、服务的安全性,才能从源头上防止信息泄露。
总结生物识别技术在人们的日常生活中起着不可或缺的作用,随着相关法律的出台,此前利用生物识别来集采数据的“野蛮时代”已经过去。
不论是生物识别技术商,还是互联网服务提供商,在数据安全这顶「紧箍咒」下,一切都在往更加合规的方向发展。
值得一提的是,Facebook在禁用面部识别功能时,其母公司Meta表示,这一承诺并不适用于其“元宇宙”产品。雷锋网雷锋网
推荐阅读
- 客户|融资丨「DIA数皆智能」完成近亿元B轮融资,东方富海独家投资
- 网易云音乐|「年度报告」刷屏,大数据真能代表你?
- 经理|「评论功能组件化」实践分享
- 鸿海|「PW热点」华为花瓣搜索引擎Petal Search已经面向国内用户开放
- 瀚巍微电子|融资丨「瀚巍微电子」完成8000万人民币Pre-A+轮融资,光速中国和高榕资本联合领投
- 赛道|千亿「设计协作」SaaS赛道,何时冲出一个中国版Figma?
- vr|「盘中宝」腾讯迈出元宇宙关键一步,该领域或为元宇宙入口最确定赢利点,这家公司已有产品应用于科技冬奥会
- 客户体验管理|「猎云网首发」DIA数皆智能获东方富海近亿元B轮融资,聚焦全场景客户体验与数据驱动运营
- 大单品|「爆款白小T」是如何炼成的?
- 调整|阿里2022年组织调整,远非「分久必合」那么简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