销售额造假、产品价格明降暗涨,直播带货背后的痛点如何解决( 二 )
“‘双11’从‘平台大战’向‘直播大战’的转变,表明消费场景已由‘货’向‘人、货、场’拓展,反映出消费行为已从单纯的线上消费向线上线下互动、电商平台与传统门店结合的融合态势转变。”商务部国际贸易经济合作研究院服贸所研究员高宝华分析指出,究其原因,这与现代信息技术广泛应用、用户群体规模庞大、产品供应链产业链完善、主播个人影响力等因素密切相关。
2、电商直播,让更多国货品牌“出圈”
【案例】
今年“双11”,京东借助平台短视频、图文、直播“三位一体”的内容势能,邀请各行业名人来到品牌直播间,为广大消费者带来行业趋势新品及品牌故事,以民族情怀为纽带引发消费者情感共鸣,让更多高品质国货进入消费者视野,焕发国潮魅力。京东预售排行榜显示,家电品类中国产品牌占前七位,部分国产美妆品牌销售业绩突出。
新国货新品牌借助直播快速蹿红,表现尤为抢眼,成为“双11”重要的消费新增长点。从天猫“双11”开售首小时的数据来看,鸿星尔克等国货品牌,在1小时内就超过了去年全天的销售额。在李佳琦直播间中,销量最高的前五款产品也均为国货品牌。
“在成交额过千万元的直播间中,国货品牌占比超过一半,并且有不少都是首次参与‘双11’直播大战的‘超级黑马’。”袁媛指出,新国货崛起靠的不是低价竞争,而是体现了消费者对商品性价比的追求。随着直播助力国货“出圈”,越来越多年轻消费者的消费观念已从“只买国际大牌”转变为“要买国货潮牌”。
同时,直播间也成为老字号与年轻人交流的新玩法、新空间。“双11”期间,方回春堂芝麻丸、菜百首饰、胡庆余堂等184家老字号“扎堆”开淘宝直播,十几家老字号直播间成交额突破百亿元。年轻人的国货热情还涌向了传统非遗产品,购物金额和人数均同比上涨。其中,笔墨纸砚成为今年天猫“双11”的“网红”。
为满足90后、00后的消费需求,电商平台开始探索年轻用户的消费习惯。“虚拟主播”通过二次元形象的人格化,吸引了年轻消费群体的广泛关注。今年的“双11”,多家直播平台携手优质国货品牌积极探索创新的营销模式,以更加开放的姿态迎接新的消费市场。10月31日晚8点,小米X京东直播独家首秀虚拟人物,利用全息投影/XR技术让虚拟主播以更炫酷的方式登场,24小时不停播,带货额破亿元。
在短视频和直播的推介下,优质国货品牌日益焕发出传承与创新相交融的魅力。10月27日,抖音电商服饰行业开设“抖in新风潮”官方直播间,串联多个国产服饰品牌同屏直播,将分散在平台各处的品质国货聚集在一起,让更多国货好物被看到。
在主播直播间“出圈”,只是国货品牌发展的第一步。业内专家认为,消费者对许多国货品牌的认知还很有限,直播电商应从打“低价牌”转移到对高性价比产品的渗透。未来,挖掘深层次消费需求是市场竞争的关键,因此高性价比的国货商品存在较大成长空间。
3、内容为王,直播业态需良性运转
【思考】
搭上直播的东风,电商销售驶入“快车道”。与此同时,行业发展痛点也逐渐浮出水面,例如销售额造假、产品价格明降暗涨,一些主播带货品质无法保证,甚至出现“翻车”情况等。直播电商产业如何实现可持续健康发展成为新议题。
10月20日晚,北京消费者杨杞准时“蹲守”在直播间,付定金拍下了某品牌化妆品的一款精华。然而收到货后,杨杞发现,这款产地信息标为美国的化妆品,实际收到货后为日本产。客服表示,不能换货,如果退货重拍,就没有直播间赠送的产品了。“产品信息不符,涉嫌欺骗消费者,然而品牌方却并不会被追究责任,那么消费者权益受损该由谁来负责?”杨杞气愤地说。
推荐阅读
- 猫腻|拼多多的商品这么便宜,都是山寨、假货吗?看完才发现其中猫腻!
- 数字人民币|反逃税、反洗钱、反贪腐!数字人民币席卷而来,剧变正在酝酿
- 智慧销售|国务院:加快优化智能化产品和服务运营,培育智慧销售、无人配送、智能制造、反向定制等新增长点
- 考试|行业观察丨在线学习、远程考试成新趋势,信息安全需重视
- 盲盒|上海制定反垄断、互联网营销算法、盲盒经营活动等新业态合规指引
- 任泽平|?华为搜索引擎上线后,又突然403禁止访问;任泽平微博、公众号被双双禁言;快手网红控诉快手:高管一批一批的换,不懂管理|雷峰早报
- 牛角梳|义采宝:多头插座、便携行李箱,本周的义乌热销产品是这些...
- 美股|热门中概股美股盘前多数下跌,拼多多、京东等跌超2%
- 阿里巴巴集团|麦当劳中国与阿里巴巴合作升级,将聚焦会员服务、IP合作、全渠道营销等新领域
- 广告|社交电商如何升级广告电商,打造一个消费省钱、免费消费、赚钱消费的一个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