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商|今年的双十一,好凉!


电商|今年的双十一,好凉!
文章插图
【 电商|今年的双十一,好凉!】双11正在失去原来的魅力。从商业模式的角度看,不管是哪个重要环节或角色出现问题,最终反噬的都是整体处境。
今年的双十一,好凉!
11月4日,中消协双十一消费提示称,双11价格可能是全年最贵。
电商|今年的双十一,好凉!
文章插图
围绕此次电商盛宴,似乎“最劲爆”的消息的就是中消协的提示。难道今年双11哑火了吗?遥想最热闹的时候,“猫狗大战”,阿里公关委员会主席王帅和京东CMO徐雷还公开掐架。
当时,王帅表示,“京东数学很好”,可以把一年的下单金额都算成双十一跨年大活动的下单总额,让天猫一天的交易量超不过。
徐雷回应称,“搞不明白阿里的逻辑”,为啥你家可以提前预售20多天开卖然后算一天销售额,我家不能正常开门做买卖只算11天购物季销售额。
电商|今年的双十一,好凉!
文章插图
其实,今年双11也很热闹,只是在传播上弱化了很多而已。客观上讲,是各大平台被约束得“规矩”了些。
从消费者的角度看,11月1日,“个人信息保护法”正式生效,让商家不敢让随便获取消费者信息;从平台的角度看,针对弹窗广告的专项治理,让广告轰炸明显收敛不少;从氛围的角度看,主管部门加大对平台和电商企业的即时督导,让竞争规范化。
那么,双11仍然如往年一般是场盛宴吗?恐怕也并非如此。不提多年经历“骨折优惠”而免疫的消费者,不提被多方调查且部分处以罚款的京东、天猫、唯品会等电商平台,就是一些商家也开始“抱怨”。今年双11,各方态度似乎纷纷反转,开始一场“群嘲”表演。
1
“风景哪边都不好”
今年双11,各方态度开始出现反转,涉嫌嘲讽的表演在不断轮番上演。
电商|今年的双十一,好凉!
文章插图
11月9日,网易严选CEO梁钧发内部信首次回应了去年退出双十一的原因。梁钧认为,年轻一代不会再受诸如打折优惠的“忽悠”,去承受本该是优惠消费但却“充满套路、鼓吹消费主义、变了味的双11”。他还进一步表示,“希望把费用投入到做好产品和体验上。”
不止有平台表示“不掺合”,一些商家也流露出满满的“不想掺合”的心态。
在这方面,小商家的心态最具代表性,比如在电商平台,既要面对流量整体下滑的态势,又要担心如何保住流量的问题。纵使转战短视频平台,不花钱买流量也是枉然。
毕竟,快手都已经把私域流量整合到公域流量里了,而且,即使花钱投放,最终效果也是个“黑盒子”。
而对消费者来说,双十一也并非是一个完全讨喜的日子了。
11月1日,“尾款人”登上热搜榜。依照促销惯例,活动在10月底开始,先付定金,然后11月1日起付尾款。对此,有消费者就表达了不满,“着实不是很理解为什么付尾款要在半夜,是怕白天人清醒了吗?”鉴于网上消费的冲动属性,这类抱怨基本上是在指责平台“套路”了。
“套路”之外,产品做得“稀烂”是更为严重的问题,现在双十一各家的产品体验,可谓“风景哪边都不好”。
没有过硬的专利研发,单靠包装抄来抄去,结果就是一味依赖并攫取流量。最终,流量渐渐枯竭,伪需求伪概念满天飞,规模思维被终结。
2
“宇宙尽头是卖货”
对诸多新旧平台而言,“宇宙的尽头是卖货”。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