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商|“佛系”消费之下,特卖电商的新机会( 二 )


对消费者来说,国内外大牌、商城名品、专柜正品……平台上所见即所得,价格却便宜得多。
艾瑞咨询数据显示,2021年中国特卖市场规模预计超过1.6万亿元,消费者购物观念更加理性化,“好品牌、好品质、高性价比”将成为中国消费的一大趋势。
11月18日,唯品会发布2021年第三季度财报显示,2021年第三季度,唯品会GMV达到402亿元人民币,同比增长5%;总订单数达到1.729亿单。
在电商用户增长放缓的行业背景下,唯品会仍然实现了用户规模的稳定增长,对高价值用户的深度运营也取得进展,表现出其对用户的高吸引力及强用户粘性。2021年第三季度,唯品会总活跃用户数达4390万人,去年同期为4340万。值得注意的是,唯品会Q3超级VIP付费会员规模同比增长超40%,作为唯品会存量用户中的核心高价值用户,超级VIP用户有高复购率、高购买力、高留存率等特点。
“唯品会们”的机会看着“天天超值”逐步实现,购物节还是否要保留?
其实,早在今年双十一开始之前,就有业内人士预判,今年双十一将是一个分水岭——从2009年诞生,在2021正式走入拐点,走向落寞。纵览各平台公布的战报,这个预测早了点,只是增长和增速自然放缓。
真正预示着“拐点”的,反而是电商平台针对购物节的策略变化。
除了受消费理性化的影响,随着国家“反垄断”重锤的落下,今年电商行业迎来了首个告别“二选一”的双十一,商家均可以在多渠道开店、卖货且不受限制;此外,工信部出手要求各平台解除链接屏蔽更是“盘活”了商户的全渠道流量,品牌在营销上拥有了更多的话语权。
双向推动下,各平台的姿态,已经回归到品牌成长和服务。
今年以来,淘宝、天猫陆续推出生意参谋等商家运营工具免费、贷记支付手续费降费等超过30项商家扶持举措;京东也从商家关注的成本费用、运营效率、流量获取三个方面,先后推出了基础使用费减免、“退货运费险”保费低至1分钱等16项举措。
作为特卖电商,唯品会则将业务重点聚焦在核心品牌的合作之上。一方面专注于平台头部品牌合作运营,通过流量倾斜、资源扶持,提升品牌货品的销售效率;另一方面拓展品牌合作深度,鼓励品牌与之共创,实现平台货品结构的优化。
以国产护理品牌薇诺娜为例,在唯品会大牌日活动期间,唯品会为薇诺娜提供了APP和小程序两个投放阵地,帮助其快速完成对微信与唯品会电商平台的流量双重覆盖,有效触达唯品会优质客户群体,实现电商平台稳老客人群、微信公域拓新客人群的既定目标。
“品牌与平台合作推出定制化、差异化的产品非常有必要。一方面,与平台共创使得产品研发时间大大缩短,另一方面还针对性满足用户的需求,进一步促进销量提升。”据薇诺娜方面介绍, 在品牌与平台共创产品的工作中,为了确定定制款产品的品类及方向,双方会结合平台大数据、品牌定位进行沟通分析,并最终做出决策。
而国产鞋服品牌百丽,通过唯品会数据反馈,寻找出具备爆款潜质的产品,进行规模化供给,并在产销对接模式下,进一步精简供应链,从而使成本进一步降低。
……
近年来,诸如薇诺娜、百丽等诸多品牌在唯品会的平台上获得助力,并不断壮大。反过来,得益于与品牌的密切合作及相互赋能,唯品会经营表现保持向好势头。
财报数据显示,2021年第三季度,唯品会实现总营收249亿元人民币,同比微增7.5%,连续36个季度实现盈利。
在互联网红利逐渐消退的时代,电商行业整体增速放缓,今年三季度,包括阿里、京东、唯品会在内利润都出现了下降;不过,随着赋能品牌、加码服务,行业整体也步入高质量发展阶段。具体到唯品会,其核心品牌销售效率的提升,以及高价值用户的规模的扩大,正说明了这一点。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