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泄露|留神!1块钱买个“有缘人”?交友盲盒存个人信息泄露风险
只要一元钱,就能获得一个“有缘人”的联系方式,或者将自己的联系方式“匹配”出去等待“有缘人”。最近,一种“盲盒交友”的社交方式出现。律师提醒:这种玩法有泄露个人信息的风险,不要盲目跟风。
文章插图
资料图
一元“脱单”吸引不少人
盲盒交友源于在一些城市出现的抽陌生人纸条的街头摊位,花上一元钱就能盲抽一张写有他人自我介绍和联系方式的纸条。在电商平台上也有不少人经营此类业务,顾客既可以花钱留下自己的联系方式,等待商家“匹配”;也可以买一个陌生人的联系方式,价格再高一点可以看对方照片或选择对方地域,价格多在1元至5元之间。网上销量最高的一家店铺,月销量在3000笔以上。
还有人将这套玩法开发成小程序,直接对外出售小程序的源码,称“只要付钱,就有人帮你搭建好系统,可以在线‘摆摊’赚钱”,一套系统价格在几百元不等。采访人员打开一款小程序,发现首页有根据性别划分的抽纸条、放纸条操作,使用者需要先上传自己的照片、联系方式、个人简介等信息,然后可以付费抽取一个陌生人的联系方式,抽取后可自行联系对方。这种玩法吸引了不少想“脱单”的年轻人尝试。但这种交友方式的效果颇让人怀疑,采访人员搜索发现,在电商平台此类商品的评价中,有不少人表示“留了联系方式之后,根本没人回”“买到的联系方式是个微商,就想让我买东西”等。
盲目跟风易泄露信息
北京市常鸿律师事务所彭艳军分析,参与者自愿提交自己的个人信息以对等地获得他人信息,并不涉及侵犯他人隐私权或者非法窃取他人信息的问题。但由于这类玩法一般会让参与者提供个人照片、简介、联系方式等,这就存在泄露个人信息的风险,而且难以保证商家不会将这类信息挪作他用。运营这种玩法的小程序系统,在技术层面也难以确定是否存在技术漏洞。
彭艳军提醒,对于经营此类业务的商家或平台,若将盲盒里的大量个人信息贩卖给他人,情节严重的,将以出售、非法提供公民个人信息罪被追究刑事责任。“盲盒交友”虽然新鲜,但参与者仍需理性,尤其是要有个人信息保护意识,不要盲目跟风。实习采访人员 徐英波
【 信息泄露|留神!1块钱买个“有缘人”?交友盲盒存个人信息泄露风险】
来源:北京晚报 实习采访人员 徐英波
举报/反馈
推荐阅读
- 安九|网红安九售假雅诗兰黛,条形码无商品信息,多个平台鉴定为假货
- APP过度收集个人信息当禁止
- 考试|行业观察丨在线学习、远程考试成新趋势,信息安全需重视
- 智通财经|太钢不锈(000825.SZ)董事柴志勇因涉嫌泄露内幕信息被证监会立案
- 泄露|松下称黑客在网络攻击中获取了求职者的个人资料
- 太钢不锈|涉嫌泄露内幕信息 太钢不锈董事柴志勇遭证监会立案
- 信息页|企业微信4.0重大版本正式发布:支持微信客服、视频号
- 出行|网约车12月份共收到订单信息68123万单,环比上升9.3%
- 个人信息|国家网信办:不得强制要求用户提供非必要个人信息
- 信息安全|2021年度IT影响中国:银核星际离盾PLUS获“2021年度最佳信创产品”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