驱动增长|糟糕的设计是如何逼疯销售的?为什么产品驱动增长在中国是伪命题?( 二 )
此外,国内客户的使用习惯也是必须考虑的问题。Atlassian通过用户社区和维基解决产品使用疑问的方法,基本在国内不适用。国内用户不爱看文档,碰到问题习惯于直接微信群里问支持工程师或者CSM。
所以不仅是产品和地域的问题,目标客户人群,以及他们对于支持的需求程度同样是需要考虑的因素。
此外,国内同类平台激烈的竞争也是需要考虑的因素。即便是本土有独立团队,和国内SaaS工具相比,产品迭代速度、可用性、对于国内新趋势的把握并没有明显优势。
这种情况下,对于Marketing团队来说,引导注册用户并不是最难的,有两个必须关键把握的点:
- 在诸多付费能力不同的用户中,通过firmographic(公司、部门、职位、级别)和demographic(年龄/性别/教育/城市)数据、用户行为数据来了解付费用户的ICP(理想客户画像),研究真正能够转化的是哪些用户,分析他们的行为。
- 做详细的竞品分析找出相对于国内平台最具吸引力的点,持续优化并反哺品牌强化市场教育。
- 用户的LTV和ACV肯定是低的,持续推广新的付费点必不可少。
独立SaaS团队处在这样的环境下,生存和增长无疑是困难的。
这种大环境下,PLG是伪命题。
生存空间被挤压的情况下,SaaS平台必须找准产品的独特卖点,才能在夹缝中生存。即便能借助大金主的流量和集团优势获得增长,销售和市场也没有任何道理等待“产品驱动”,同时也一样在发力。
近期有获得大笔融资主打PLG的产品和设计平台和研发平台,我从营销人的角度看来,他们也不是纯PLG,而是多个引擎同时驱动的,并且其他增长引擎的贡献不小——至少从营销侧来看,百度搜索、线上广告、线下活动、销售人员部署都是全面铺开的,这个时候再去讲PLG也是噱头为主。
当然如果能多引擎驱动增长,当然不是坏事。特别是销售市场端,能够获得预算迅速铺开活动实现获客,签到种子客户,至少能够赢得比竞争对手大量的时间,同样可以反馈到产品侧,推进产品的进化。这时候,营销也可以回归传统的Funnel或者AARRR模型。
可能需要的人力成本更大,但对于拿到投资、迅速抢占先机、实现用户增长目标而言,公司的人均营收低一点应该也不是问题。
四、后话当然我并不是单纯想说产品驱动增长在中国很难。
我认为PLG只是一种增长思路,没必要为了强调这个概念而忽略其他因素。无论是产品驱动,销售驱动还是多点同时发力,最终要实现的是增长——用户、付费用户的增长,而采取什么样的组合实现增长, 除了借鉴新的理念之外,必须考虑企业自身的情况。
营销人来说,更需要审慎看待任何新的增长理念,特别是已经处于存量市场的情况下。在增长初期关注拉新和建立营销数据体系,中期关注留存和精细化运营就好。让marketing回归本质——如何把产品优势高效准确地在正确的时间、地点和场合,传递给目标用户,才是永恒不变的思考。
本文由 @Echo Kou 原创发布于人人都是产品经理。未经许可,禁止转载
题图来自 Unsplash,基于CC0协议
推荐阅读
- 智慧销售|国务院:加快优化智能化产品和服务运营,培育智慧销售、无人配送、智能制造、反向定制等新增长点
- 跨境电商|商务部:跨境电商5年增长近10倍,去年继续保持两位数增长
- 误区|产品驱动增长 PLG 风靡,一文聊透机会与误区
- 电子商务|西南商报:四川网络交易额首次突破4万亿元 同比增长13%
- Log4j|2021 网络攻击同比增长 50%,Log4j 漏洞“功不可没”
- 网络安全|2021 网络攻击同比增长 50%,Log4j 漏洞“功不可没”
- cto|滴滴出行 CTO 张博卸任滴滴支付董事长
- 苹果|应用商店销售额快速增长 2021年苹果向开发者支付超过600亿美元
- 管理|当“数智驱动”刻在企业的基因里,会发生什么?
- 客户体验管理|「猎云网首发」DIA数皆智能获东方富海近亿元B轮融资,聚焦全场景客户体验与数据驱动运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