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扎克伯格的景观社会
编辑导语:近日,Facebook改名为Meta,以“元”命名,足以窥见扎克伯格的那想要改变宇宙的野心。没有什么能够比居伊·德波提出的“景观社会”更能描述Facebook所引领的未来。这篇文章就扎克伯格的“景观社会”展开论述。感兴趣的朋友一起来看看吧。
文章插图
真实世界沦为影像,影像却升格成看似真实的存在。——居伊·德波《景观社会》
网上有一个冷笑话:君要臣死,臣Facebook。
Meta已经诞生,这个冷笑话应该也会被淡忘,扎克伯格把改名作为步入互联网新篇章的开端。
和大部分借元宇宙概念炒作的人不同,小扎是真的想建立一个自己的帝国。他的公开信写满对未来世界的畅想,我相信有人读到“想想你今天有多少实物在未来可能只是全息图”这句话是会毛骨悚然的。
对于创始人扎克伯格来说,Facebook的用户是公民,证据为他很早就已不再提“用户”这个词,取而代之的是人民。
也只有拥有29亿“公民”的Facebook在谈起元宇宙时不像是吹牛。
如果说以前对Facebook的印象还停留在一个社交王者、一个很值钱的互联网公司,在Meta之名横空出世时,扎克伯格那想要改变宇宙的野心便昭然若揭。
由于元宇宙已被过度宣传,导致我在听到Facebook改名的消息时只剩麻木,然后我又看了一遍那篇改名公开信的内容。
一个陌生又熟悉的概念突然闯入脑海,实在没有什么比居伊·德波发明的“景观社会”一词,更能描述Facebook这个庞然大物所引领着的未来。
居伊·德波认为世界已经被拍摄,发达资本主义社会进入影像物品生产与物品影像消费为主的景观社会。
【 社会|扎克伯格的景观社会】Spectacle 一词在英语里面有如下解释:
- 壮观的景象;
- 精彩的表演;
- 壮观的场面;
- 奇特的现象;
- 出人意外的情况。
这种联想会很有意思,虚拟世界产生的初衷原本为精神需求,但在宇宙尽头却可能是一个世界观物化的景观社会。
一、视觉之上的国度景观社会有一个前提——视觉,且视觉建立在其他四感之上。
居伊·德波认为景象制造欲望,欲望决定生产,物质生产虽然依旧客观存在,却是在景象制造出来的假象操控之下进行劳作。
在马克思那里,商品周身尚维持着一个可直接触摸的感性物质外壳,而到了今天的资本主义生活中,连外壳也都蒸发掉了。
过去,我们还是通过操作具体的物质实在来改变世界,触觉尚能稳居特别的地位,而现今起决定性作用的已经是视觉。放眼今日我们周遭的世界,所有的事物,倘不出现在报纸和电视上,似乎就不存在。
从电视机诞生伊始,观众便是被驱逐在屏幕之外的,无法在幻象中扮演任何角色。
到了互联网时代尤其是移动互联网,因为算法的存在,观众似乎拥有了更大的选择自由,然而算法的目的也从来不是让观众参与创造,它只是一种让观众可以继续被动接受的机制。
不过,景观社会不能单纯地理解为对视觉世界的滥用,也并非一个个图像的集合体,它更像人与人之间的一种社会关系,一种以图像为中介建立起的关系。(某种程度上,这是马克思历史现象学的批判逻辑。)。
如果把以Facebook为代表的几大社交软件看作一个社会雏形,其势必存在某种生产关系。用户只要上网,网上就会显示他们的个人档案与网上行为,这就是数据。
这些数据被卖给广告客户,广告客户就能够根据用户的个人档案投放目标广告。对于社交媒体而言,用户是产生利润必要条件。
推荐阅读
- 建设|日照:建设数字社会 让生活更美好
- 闪送|积极践行社会责任 闪送一直在路上
- 扎克伯格|2022,「算法」属于人民
- 用户|2022年,扎克伯格能不能“洗白”?
- 社会发展|几年过去了,马云为何不再提资助“小马云”?明眼人一看就明白
- 辛普森|相互宝关停,一场在争议里终止的互联网社会实验
- 宇宙|“年度恶人”扎克伯格,实至名归
- met"年度恶人"扎克伯格,实至名归
- 企业社会责任|天猫商业的另一面:用商业操作释放温情关怀
- 翻车|【黑马早报】陈小春带货“翻车”:商家花51万仅卖出5000元;三只松鼠就模特妆容致歉;扎克伯格被评为“年度恶人”;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