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内容消费型用户分析进摸底三步走
编辑导读:阅读文章、观看短视频、追剧刷综艺,这些都是内容消费行为。如何对这些内容消费型用户进行用户分析?本文作者将从三个维度出发进行分析,一起来看看吧。
文章插图
各位一般是如何对内容消费的数据进行摸底的,你对内容消费这一现象的评估标准是什么?你在摸底之前会做怎么样的思考前置和准备工作?本次我想和大家阐述一下我在对内容消费数据摸底时,我的一些思考前置和计划。
做内容,内容消费的相关指标是绕不开的话题:不管是时长、互动、算法策略、内容类型、内容密度、内容质量等等。随着短视频的爆发,各大平台都开始了内卷的之路;我自己切身的感受就是我永远绕不开他们的套路—即我永远在一个信息茧房中。自家平台也逃不过这一个定律:我们也开始了内卷之路;虽然我们平台图文内容占据了半壁江山(它们的相关数据也是top);不过短视频还是要开始铺垫的,基于这样的大背景,我开始对平台内容消费用户的基础分析和摸底。
从平台来讲,数据的颗粒度越小越好;但是我认为从一些主要的数据维度和一些比较重要的功能点的数据就可以去一窥平台内容消费的数据的整体表现。
首我给自己定制了几个目标:
- 目前用户消费内容的时长分布是什么情况。
- 当前有没有只是负责消费的用户群体?占比大盘能有多少?
- 这些只有消费行为的用户,他们的行为路径是什么样子的?他们的活跃程度如何?
- 大盘内容的总体消费人均时长有多少(排除新用户);这个指标可以让我感知到目前用户对于内容的认可程度,以及从消费时长可以侧面推出平台的内容质量处于什么样子的段位。我可以基于这个指标作为基准线去划分消费时长的模块。
- 不同消费时长消费人群占比(分母是所有消费用户的值);
- 新用户人均消费时长;新用户女/男各自的人均消费时长。
我可以从上述数据判断出现在的消费的情况是好是坏,并且可以根据数据做出定制话的内容运营策略,也可以和内容推荐工程师一起去构思更加的推荐算法。至于新用户,新用户不论是在忠诚度还是对平台的熟悉程度上都没有很好的沉淀,所以我们会单独去看,因我们也不能保证所有的新用户都是上述描述的那样,所以我们将新用户拆出,更多的目的是筛选出优质用户和潜力用户。
二、当前有没有只是负责消费的用户群体(即内容类型用户)?占比大盘能有多少?
我当初选择这个指标的时候,是结合生产的角度一起来看的;从这个数据我们能看到我们的内容和生产的供需关系;也找了一些页内的指标:比如抖音、快手、微博、等等,虽然这几家的内容生态不尽相似,但是我们还是希望从一个宏观的角度看一下:大的内容平台,他们的指标都处于什么水平?我们才能知道我们应该怎么样去制定标准。
我们当时定了一个参考标准:当指标低于标准就证明我的生产和内容关系本身已经出现不健康的情况,我们要先解决内容生产的问题;如果是大于等于我们定的参考标准,那我们要对这部分人进行细分,从行为路径、消费时长、用户画像、等角度去审视这部分用户;我们可以可以先判断出,这部分用户是具备内容消费意愿的、对于平台来说是长留用户;那我们要做的就是让他们的身份叠加;稳住他们的消费用户角色以外,也让他们成为生产用户。
推荐阅读
- 用户|淘宝将实现退货秒退款,每年至少要交88元,亚马逊直接退款不退货
- q4|名创优品发力线上业务,持续提升用户复购与黏性
- 知识店铺|百度文库:知识店铺开店量突破50万家,发布亿元优质内容激励计划
- 记忆点|如何通过“心智塑造”轻松赢得用户
- 弹幕|弹幕文化发展至今,内容形式即将来到图片阶段
- 用户|华为花瓣搜索引擎 Petal 在国内正式上线
- 企业|企业微信携1.8亿用户“逼宫”,钉钉慌不?
- 乱象|微信治理互联网用户账号运营乱象,“南京头条”“高考山东”等遭清理
- 棒球|苹果加码流媒体内容布局 与MLB进行转播权谈判
- 出发票|给经销商提供支持:很多人不知道,经销商才是厂家的第一用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