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斯利|把马斯克都逼得说中文了!解决全球饥饿,中国给出“中国方案”( 二 )


但比斯利仍然强调,粮食计划署真的很需要资金援助。“不开玩笑,足足4200万人,如果我们不伸出援手的话,真的会饿死。”比斯利表示,希望能够当面向马斯克展示粮食计划署的工作计划,而不是在推特上展示。“我可以在任何地方与您见面,地球上或者太空里,但我更希望您能现场看一眼粮食计划署的工作现场,看看我们的人和技术”。
马斯克的回复则颇有些“不给面子”,他转发了一条早些时候的新闻,一名来自中非共和国的少女指责联合国官员对其进行了性侵,以此换取粮食,被解读为对粮食计划署的廉洁、效率缺乏信心。
此前,美国国内政界出现关于征收“超级富豪税”的讨论时,马斯克也曾用类似的方式对政府使用税款的效率提出质疑。
不过,马斯克转发的这条新闻其实发布于2015年,而且与联合国粮食计划署无关。
新闻介绍了联合国对2014年,中非内战期间发生的一系列丑闻进行的调查。6名当地儿童称受到了联合国工作人员的性侵,还曾被迫提供性服务以换取粮食。4名来自法国的维和部队士兵受到了审查,但最终无人被捕。时任联合国秘书长潘基文表态称,“对这些儿童被派来保护他们的人伤害深感遗憾”。
解决全球饥饿,需要的不仅是钱
借着马斯克带来的“流量”,比斯利向媒体抱怨了不少现实的困难。比如一些急需援助的地区交通不畅或是存在战乱风险,运输粮食的卡车无法入内,或是得不到燃油补给等。
不过,这也恰恰说明了,很多事情不能只想着“砸钱”来解决。
比斯利|把马斯克都逼得说中文了!解决全球饥饿,中国给出“中国方案”
文章插图
▲(图片来自联合国粮食计划署官网)
据人民日报报道,中国于1979年正式参加联合国世界粮食计划署活动以来,曾一度成为受援助最多的国家。历史上,该机构共向中国提供了70余个无偿粮食援助项目,总金额达10亿美元,受益人达3000万。
21世纪以来,中国已经转变为施助者,逐渐增加对粮食计划署的捐款,用于对发展中国家的粮食援助,帮助发展中国家发展农业和粮食生产。
粮食计划署中国办公室前主任黄安生曾表示,过去,世界粮食计划署只专注于食品援助——将粮食送到最需要的人那里。虽然现在仍然坚持这一原则,但自2008年开始,随着世界粮食计划署五大战略目标的出台,其宗旨发生了重大变化,转变为帮助各国发展并拥有自己的应对饥饿问题的解决办法。
这一重大转变与中国在长期对外援助中坚持的信条高度一致,即通过与其他国家的合作,实现其自身发展;同时注重提高其他各国政府和农民的发展能力。黄安生认为,中国解决饥饿问题的成功之处在于找到了适合自身发展的方式。他希望,这些经验未来能为更多国家带来帮助。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