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扑|中国人不骗中国人双十一的祖传套路,骗到你了吗
文章插图
今天是11月12日,距离双十一“购物节”已经过去整整一天了。跟天猫双11的数据显示,昨天凌晨仅仅用了45分钟的时间,就有411个中小品牌销售额突破千万,382个品牌成交额超过1亿元了。
文章插图
(图片来源于网络)这个数字的背后,不知有多少人黑着眼眶熬着夜,付完一个个订单尾款;也不知多少人为了研究满减凑单,提前一个礼拜精打细算。各位小伙伴又贡献了多少呢?把你贡献的额度打在留言区里!
文章插图
(图片来源于网络)每年双十一过后,总有一大批人为自己的一时冲动消费而懊悔不已。立下flag:再买东西就“剁手”,因此,双十一的另一个名字又叫“剁手节”。
文章插图
(图片来源于网络)但是,现在各位喊的剁手那都是闹着玩,在古代,还真有人因为买东西被剁手的。话说在西汉景帝时期,景帝后宫有几个妃子就特别爱花钱,经常花国家的钱去购物,买回来一些华而不实的奢侈品。国家的钱也不是大风刮来的,一来二去汉景帝就不高兴了,一气之下就把这几个特别爱买东西的妃子手给剁了。
文章插图
(图片来源于网络)之后,后宫的妃子就再也不敢乱买东西了。所以,别以为购物剁手是现代人的专利,在买东西方面,咱老祖宗可是一点也不含糊。1论购物,古人可一点都不含糊柴米油盐酱醋茶,这些生活用品天不生地不长,古人想要正常过日子,也要买东西。但是古代可没有某宝某多多这样的网上购物APP,想买东西就得上街。
文章插图
(图片来源于网络)古代的商品经济没有今天发达,交通也不怎么便利,所以为了一次性把所需的商品买全,人们就会约定一个日期集中购物,有些地方半月一集,有的地方一月一集,还有的地方一年一集。这种集中购物的场所就叫作“集市”或者“墟市”、“集墟”。集市的历史最早可以追溯到商周时期。
文章插图
(图片来源于网络)《周易·系辞》中记载:“日中为市,致天下之民,聚天下之货,交易而退,各得其所。”大概意思就是说中午的时候,市场开门,聚集大量的人和货物,人们相互交易,各取所需。因此,人们去集市上购买商品的行为就被称为“赶集”或者“趁墟”。除了每月定期的集会之外,古代商家还会在五大传统节日——春节、元宵节、清明节、中元节、七夕节以及各类小节日里集中开市。
文章插图
(图片来源于网络)在节日里,无论是商品的种类,还是买卖的热闹程度,都比平日里要火爆许多,这也就是古人们的购物狂欢季。跟今天的“双十一”一样,古代的购物狂欢节,也拥有自己的专属称呼。比如,春节前的购物节叫“腊月集”,春节期间的购物节叫“庙会”,元宵节的购物节叫“灯市”,七夕的购物节叫“乞巧市”等等。
文章插图
(图片来源于网络)2古代购物节,广告也疯狂有了购物节,各个卖家之间也就有了相互竞争关系,其竞争之激烈,丝毫不逊色于今天。自古同行是冤家,为了能招揽顾客,各个商家也是八仙过海各显神通。很早以前的店铺就开始“打广告”了,除了敲锣打鼓,高声吆喝这些再平常不过的手段之外,有的商家会在门口挂“招幌”来吸引路过的客官。招幌,顾名思义就是招牌+幌子,招牌上写店铺的名称、字号,幌子上写店内的商品。
推荐阅读
- 中国人民银行|央行等7部门进一步规范金融产品网络营销
- 中国人|“2021年度十大商品”清单出炉 专家:商品背后是公众情绪
- 中国人|淘宝发布“2021年度十大商品”:超过半数入围商品带有“国货”标签
- 中国人|“现在的卖家能有多实在??”哈哈哈哈中国人不骗中国人
- 中国人民大学|刘强东的心酸照片被扒出,若有所思的表情,现在已拥有几百亿资产
- 美国姑娘|美国姑娘困惑:为什么中国人身上都没味道,难道他们一天洗几次澡
- 剁手|中国人不骗中国人?双十一的祖传套路,骗到你了吗?
- 中国人民大学|刘强东曾向0001号快递员,承诺干满5年买房!后来兑现了吗?
- 垄断|又一美国科技巨头败走中国,曾垄断市场多年,还拒绝聘请中国人
- 购物节|眼红了!英国人买不到货,中国人却买爆“双11”,英媒:过度消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