罗布乐思|最近火爆的“元宇宙”,会成为另一个反乌托邦噩梦吗?( 三 )
文章插图
罗布乐思平台的游戏画面。
同样的,罗布乐思吸引到大量的玩家,截至去年9月,罗布乐思用户日活3106万,这些用户里54%是12岁以下的小孩子。与《堡垒之夜》相似,今年5月,罗布乐思举办了古驰(Gucci)品牌一百周年的沉浸式体验活动,玩家可以给他们的虚拟身份购买限量版古驰商品。9月,摇滚乐队Twenty One Pilots还在罗布乐思上举行了演唱会。
当然,《堡垒之夜》和罗布乐思仅仅是元宇宙的雏形,离真正实现元宇宙还有很长的距离,需要攻克的技术难关还有很多。但我们能从这两款最典型的元宇宙游戏中畅想未来:每天醒来,你打开电脑登录元宇宙,开始你一天的工作或学习。你的公司就在元宇宙里,你在元宇宙里跟全世界的同事(或同学)一起开会(学习)、做PPT、敲代码、制作内容,甚至摸鱼(这也是扎克伯格和微软等公司的设想之一)。下班后,你在虚拟世界里购物,看电影、玩游戏、看演唱会、社交、谈恋爱(这也是《堡垒之夜》和罗布乐思的设想)……你或许不再需要去“北漂”或“沪漂”,也不需要挤着地铁通勤,为租金所愁,你都能过上你想过的生活。
03
下一个反乌托邦噩梦?
无论是为了炒作还是为了理想,科技巨头们对元宇宙充满着溢美之词。在千禧年来临之前,人们曾对互联网有如此的畅想:互联网将全世界各个角落的人们连接起来。全世界人们在互联网上畅所欲言,信息交流互通有无,大家在网上都有平等的发言机会,形成理性讨论、形成共识的公共空间,甚至有平等创造财富的机会。互联网所持有的平等、开放精神,会让这个世界变得更美好。但大家想一想互联网上的喷子和网络暴力、自己所处的信息茧房、极端民粹主义的传播、平台经济对不稳定劳工的剥削、无所不在的隐私泄露……曾经的理想都实现了几成?
这种科技乐观主义精神在每一项技术诞生之前都会普遍流传,技术的创造者们往往希望世界因技术而变得更加美好——这里的美好指的是践行平等、开放的进步价值观。但这种技术乐观主义的理想也一定会受到原本存在的社会建制力量(政治、经济)的扭曲。当然,与此相对,技术奴役人类的恐惧也如影随形。从《弗兰肯斯坦》开始,无数科幻作品的出发点就是警惕技术所带来的反乌托邦。这种反思性无时无刻不在提醒人类,盲目的技术乐观主义反而会导致更加恶劣的后果。
文章插图
Facebook元宇宙宣传片中,扎克伯格和元宇宙中自己的形象对话。
对于元宇宙来说,人们的乐观与悲观态度也形影相随。美国《大西洋月刊》发表了一篇名为“元宇宙是糟糕的”的文章,专栏作家伊恩·博戈斯特称,扎克伯格接受了《黑客帝国》的设定,希望人类进入那个虚幻的世界。创造出“元宇宙”的科幻作家尼尔·斯蒂芬森的本意是让我们警惕元宇宙,但现实讽刺的是,扎克伯格为代表的科技巨头却因此受到启发,要创造出元宇宙。扎克伯格说他们的目的不是为了赚钱,而是为了提供更好的服务,其实他们的目的是为了权力和控制。
伊恩·博戈斯特还在哲学层面批判了元宇宙。他认为,后现代批评家所推动的关于“元”的话语(metadiscursivity),让“走向元”(going meta)的背后实现权力的转移。“走向元”意味着谈论事物的倾向代替了谈论事物本身,这造成了意义的短路及延迟。在希腊语中,“meta”是超越,但在今天的语境中,“meta”指的是高于或超越其他事物的事物。这时,优势、权力和征服就随之而来。1928年,有一本关于优生学的书叫《Metanthropos》(元人类)出版,其设想了一种更好、更优越的人类(后来大家也知道发生了什么)。今天,亿万富翁们也在设想一个更好的宇宙。
推荐阅读
- 云鲸J2和石头G10哪个值得推荐?
- 日志|第一个发现高危漏洞的阿里云,为什么还要被工信部暂停合作?
- 作者|知网回应投诉:一两天解决不了 最近来投诉作者太多
- 年轻人|年轻人真的离不开表情包吗
- 罗布乐思|有人靠“元宇宙”10天收入160万,是风口还是虎口?
- f元宇宙最近特别火,但大家都是在盲人摸象,本质上这又是一个骗局
- 投机|赵长鹏的发家史
- 人社部|当互联网拒绝流量
- 科大讯飞AIT-P10怎么样?不看后悔
- 亚马逊|上班摸鱼,绝于AI监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