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络|网络小额借贷终于有了章法可言( 三 )
借钱乱象总算得到遏制当然,花呗的此次整改也为整个借贷市场树立了新的标杆,毕竟当花呗大火后,市面上的各种小额借贷公司如同雨后春笋一般喷涌而出。但让人反感的是,这些小额贷款公司不但会通过铺天盖地的广告来吸引用户去借它家的钱,多次强调“免息30天”“最低日息”等字眼。但是有不少用户反映被这些小额借贷公司的宣传误导,借款后才发现所谓的“免息30天”都是虚假的,提前还款需要偿还全部利息或高额手续费。
文章插图
此外,也有用户反映被第三方地推人员忽悠,在并不需要资金的情况下,被以激活账户的名义“强制借款”。在知名投诉平台黑猫上,就曾有一360借条用户称,自己借款10400元,分24期还款,每月息费85.99元,360借条App显示资金年综合成本9.92%,第9个月时该用户想提前还款,仍需支付全部利息2063.76元,换算为年综合成本为22%,利息不但远超花呗,甚至能追上某些高利贷业务。
针对这类现象,监管部门也对此出台了多项法律法规和政策。去年年底,央行等部门起草《网络小额贷款业务管理暂行办法(征求意见稿)》,要求相关从业机构要对照相关要求做好自查和整改,禁止诱导借款人过度负债、多头借贷;今年1月,央行划定2021年监管重点,提到严禁金融产品过度营销,诱导过度负债;今年3月,人大通过“十四五规划”,明确提出“规范发展消费信贷”。
花呗拥抱更加合规化的经营,也是消费金融行业整体规范发展的一个缩影,在未来相当长一段时期内,严监管都将是消费金融行业的主旋律。
文章插图
总而言之,花呗、借呗等产品的整改,对于蚂蚁集团来说,总归还是利大于弊,能够倡导用户合理有度的消费和量力而行的借贷,以免养成“超前消费”的理念,也成为消费金融行业的共识。对于整个市场而言是好事,花呗的此次整改也能为它们敲醒警钟,用文字游戏去欺骗用户是根本不可取的,这也能帮助各界共同构建健康、可持续的消费者权益保护生态。
推荐阅读
- 网络攻击|乌克兰政府网站遭遇大规模网络攻击
- 网站|外媒:乌克兰政府网站遭到大规模网络攻击
- 新社|乌克兰政府网站遭遇大规模网络攻击
- 故障|中国电信网络故障频发!多地网友称行程码“数据查询异常”
- 电子商务|西南商报:四川网络交易额首次突破4万亿元 同比增长13%
- 泄露|松下称黑客在网络攻击中获取了求职者的个人资料
- 相互|关停相互宝,网络互助大结局
- 网络安全|医疗保障局筑牢网络安全防线
- 安全|“网络大流感”ApacheLog4j2漏洞来袭“云上企业”如何应对?
- Log4j|2021 网络攻击同比增长 50%,Log4j 漏洞“功不可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