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告|电商集体"失速",互联网的基本面真的变了吗?( 二 )
透过现象看本质,在美团的流量池中,多了一个更关键的属性:业务更为贴近民众生活。时代交替更迭,但万物新生都应该更为落地,束之高阁终不能成为掌上明珠。这正是美团能够在市场“流量见顶”呼声高涨的背景下成为流量逆袭者的重要原因。
广告,互联网的另一层“底色”
流量对于互联网企业基本面的重要性不言而喻,而广告作为流量变现的一个载体,一度成为衡量互联网企业基本面的重要指标。
资料显示,中概股市值排名前10的互联网公司中,有8家年广告收入超过百亿,最知名的几家,广告收入占比甚至超过一半。主要因素在于,互联网大厂用户数基本以亿为单位,可以给广告主带来更好效果,因此广告成为互联网企业高速增长的核心驱动力之一。
不过,从国内各家互联网大厂三季度的广告板块来看,普遍陷入“广告收入增速降低”的境况。
· 百度广告营收同比仅增6%;
· 阿里客户管理(含广告和佣金)收入同比增长仅为3%;
· 腾讯广告收入同比增长5%,环比下降1%;
· B站广告收入增速下滑至109.9%;
· 爱奇艺广告收入同比下降9.8%;
· 最受关注的字节,广告收入也在下滑,9月同比增长20%,10月则为17%。
【 广告|电商集体"失速",互联网的基本面真的变了吗?】互联网平台曾被认为是2018年广告投放放缓之后唯一的流量洼地,但现在需要承认的是吸引力不如从前。据App Growing数据,2021年Q3国内全网广告投放量3600万条,投放量出现明显下滑,从7月的1700万条下降至9月的不到1000万条。
《2019中国互联网广告发展报告》就已经提到,“广告毕竟依附于实体经济,消费市场整体疲软局面可能持续下去,增长放缓符合行业发展正常规律。”
但我们发现美团三季度的到店广告业务同比增速却达到了42%,同为广告市场,美团为何会走出不一样的增长曲线?
一方面,源于美团早些年在相关领域的布局,与大众点评APP有着密切联系。大众点评的到店餐饮及到店综合等多项到店服务,能向用户及消费者推送美团到店周边服务,提升美团到店服务的曝光,随着美团与大众点评宣布合并,这种属性得到进一步强化,由此也推动了到店广告的增长。
另一方面,基于LBS服务的属性具备强转化特征,形成较强的壁垒,与其他到店业务及本地生活服务之间形成相互协同,共同促进彼此之间的增长。目前,美团到店业务的下沉空间仍然较大,交易类属性有望不断增强,到店业务在下沉市场的展开,将进一步带动广告付费转化率的提高,促进广告变现能力的提升。
目前,到店酒旅业务营收86亿元,其中到店广告(到店综合、到店餐饮等)营收达45亿元,超过酒旅业务的41亿元。这样看来,美团的广告模式还是具有较高的抗风险性的,较好的避开了疫情等大环境等因素的影响,未来有望成为到店业务维持增长的一个重要支撑点。
文章插图
不可否认的是,在过去的十年间,流量、广告确实给互联网带来了巨大的关注度,但受疫情等客观因素的影响,流量、广告所带来的效果会大打折扣。尤其是在实体经济再度被强化的当下,对于互联网企业而言,这始终不是长久之计,注重科技、创新的发展或许才是最终归宿。
互联网的“理想主义”:科技是核心
伴随互联网的发展,互联网企业对自身的追求确实已不再刻意于流量、广告等表面数据,特别是科技与互联网相结合的趋势下,这种变化更为明显。
一个很明显的例子,随着元宇宙的到来,不少互联网大厂包括腾讯、阿里、字节等,都在加大对AR/VR、AI、云计算等基础设施的科技及研发投入。曾经,百度的广告收入在营收占比中很高,但随着AI业务的快速发展,已经成长为一家“AI技术”属性明显的企业。
推荐阅读
- 电商|俞敏洪或要“转型”?在电商平台做起直播带货,是有何打算?
- 实体店|电商交税未来或成趋势,多数卖家不赞同,背后原因不为人知
- 价格战|快递集体"春节不打烊",究竟是反内卷还是内卷加剧?
- 跨境电商|商务部:跨境电商5年增长近10倍,去年继续保持两位数增长
- 基地|永嘉县岩坦镇将打造浙南最大农产品电商基地!
- 电商|马云曾用224亿收购的大润发,4年多过去了,大润发如今发展如何?
- 春节|抖音电商公布春节物流政策 承诺平台不打烊
- 广告|社交电商如何升级广告电商,打造一个消费省钱、免费消费、赚钱消费的一个平台。
- 雷士照明集团副总裁兼电商总经理曾宇衡:直播电商加强了品牌与消费者互动|定制快讯| 雷士照明
- 电商|为何中国电商压制实体,而日本实体店却“干翻”电商?有4点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