程序员|互联网大厂程序员梦醒时分( 四 )
到 2013 年,等他跳到去哪儿时,仿佛到了另一个行业:他的工资直接翻番。试用期过后,去哪儿主动调高了他的评级,将月薪涨到 15000,一年发 16 个月。除此之外,他还拿到一笔期权,按照后来与携程合并后的价格计算,价值 200 万元以上。
当时他和身边的同事都不太关心工作是不是稳定。丁阳 2014 年离开中科院,加入去哪儿。他记忆中,入职时并没有拿到股票,但工作一年后公司主动给他加上了——这笔股票最后价值也超过 100 万。
到 2015 年,去哪儿又把 16 薪调为了 19 薪,这也成为当时互联网公司的首创。不断上涨的回报成了程序员们信心的来源,丁阳在看着北京房价一年一涨,借钱买房。这套位于南五环西红门的房子,两年后转手赚了 200 万元。
借钱后不久,丁阳所在项目组升级为事业部,他的账上收到了 10 万多元,“那种惊喜感是后来再也没有过的。”
他们无疑都赶上了去哪儿最辉煌的时期,也赶上了互联网行业新旧迭代。
携程是旅游预订行业里稳固的第一,2003 年就在纳斯达克上市。但智能手机的普及给了去哪儿追赶的机会。补贴用户、优先开发手机应用,去哪儿机票业务一度超过携程,也在酒店业务上逼近。2013 年赴美上市当天,去哪儿股价几近翻倍。
滴滴、字节跳动都在去哪儿上市前不久诞生,美团也在那会儿开始把生意从餐厅打折券做到了外卖。新浪靠着微博,一度比腾讯看着更像未来的社交巨头。
巨头随时被挑战的那几年。北京的空气里充满变数、充满机遇,也充满了想象力。
最成功的两个巨头在那几年颠覆了自己。腾讯从内部孵化了微信,改变了中国人的社交、阅读乃至睡眠时间。阿里不但将淘宝搬进手机,还用余额宝震撼了银行业。
程序员是这些创新和竞争的基石。不只是薪资更高,他们往往受到格外的尊重和优待。
李志远当时在去哪儿网的技术委员会,他感受很深,除了技术氛围好,公司也不讲等级,“一个小组长都可以跟 CTO 汇报。”
丁阳则把当年的去哪儿比做 2021 年的字节跳动,高压、节奏快,特别大的老板会直接下达命令,“你可以调动所有的人,但三天后,我一定要看到这个东西”。
他当时在移动端的专车组,虽然不似机票和酒店这种更接近炮火的战场,但版本迭代快到每周都要更新。“你要靠人员人肉去铺。” 常常就是加班到晚上两三点,去哪儿网也由此成为 996 成行规之前,加班文化最盛行的互联网公司之一。
这跟创始人的技术信仰和管理风格有关。庄辰超自己被称为 “数学天才”,小学就会编程、大学就做了个搜索引擎。创立去哪儿网,本质是他利用搜索技术重构旅游行业的预定环节。庄辰超也推崇扁平的管理方式,鼓励内部 “大声说话”、“公开批评”,甚至是 “团队吞并”,这些都造就了去哪儿网强悍的战斗能力和良好的技术氛围。
但资本胜过了技术。2015 年,携程说服去哪儿的战略投资方百度,最后出资收购了去哪儿网。
离开去哪儿网,李志远曾面试百度,但不喜欢面试官的黑话和官僚气质,拒了 offer;去阿里,打听到 “洗脑文化” 盛行,放弃终面——有极客精神的他,觉得大厂不过如此,后面总有更新更酷的公司在等着。
最后他去了一家在线教育公司,但在办理入职那天,走到新公司楼下,他突然觉得重复换工作赚钱是在虚度人生。那年 28 岁的他,给自己放了 2 个月的假,一路骑行。回来后,被放鸽子的 HR 仍然接受了他,直接入职。
每个程序员都有一个架构师的梦连续几年泡在技术至上的环境里,李志远一度也总想着要自己做个应用。起初是有前同事拉他入伙,他作为开发者做了个本地的旅游服务网站,最后无疾而终;而后,又从因为兴趣,做了个相机购买指南的应用,当然也是无人问津。
推荐阅读
- 加班|360 周鸿祎:程序员不应该 35 岁被抛弃
- 盲盒|上海制定反垄断、互联网营销算法、盲盒经营活动等新业态合规指引
- 互联网时代|这5类商品尽量去实体店买,否则坑的还是自己!
- 乱象|微信治理互联网用户账号运营乱象,“南京头条”“高考山东”等遭清理
- 互联网企业|2022,中国互联网何去何从?
- 工具|企业微信新版本发布,腾讯产业互联网效率工具实现一体化
- 程序员|周鸿祎:不理解35岁被职场抛弃,美国硅谷很多主力程序员都超过35岁
- 戴志康|对话互联网早期拓荒者:20年间,Loser、颠覆、繁荣的演化与未来
- 工信部|互联网的柏林墙即将倒掉,一个新时代的混沌从这周五开始!
- 互联网时代|“新微信”诞生, 马化腾已正式确认, 会改变我们的生活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