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法自然|今年双十一,各平台不再报喜集体失声,哪里出问题了?背后奥秘

【 道法自然|今年双十一,各平台不再报喜集体失声,哪里出问题了?背后奥秘】今年各大电商平台双十一之战已经落下帷幕,不同以往,截止目前仍未见各大平台公布实时交易数据,尤其淘宝天猫,比以往显得貌似更加低调务实。这里面发生了什么事?这些平台为什么会集体失声,是平台竞争更激烈了?是老百姓没钱了,还是套路玩不转了?背后到底有哪些深层次原因呢?
奇怪奇怪真奇怪,今年的双十一真是奇怪,攒了一年的劲,各大平台从十一之后就开始密集地通过广告轰炸消费者,不惜下血本重注。
然而结局却给了他们一个响亮的耳光,真是应了那句话:一顿操作猛如虎,仔细一看原地杵。
电商平台可能会纳闷,明明花了重金,找了这么多大牌入驻,宣传推广到位,看似市场反应也良好,为啥到成交环节不出单,业绩差到不好意思鼓吹,怎么就这么尴尬呢?
1.电商的窘境
“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群太监上青楼”。

道法自然|今年双十一,各平台不再报喜集体失声,哪里出问题了?背后奥秘
文章插图

电商平台从上面的领导到下面具体干活的员工,个个都是年入千万百万,他们早就实现了元宇宙,和普通老百姓的生活完全是割裂的两个平行世界,不懂得民间疾苦,只好奇“为何不食肉糜”。
上班工资不算,加班费一个月六七万,忽悠大家新零售,提前消费,享乐主义,你有钱,可是你有钱不代表广大的劳动群众就有钱,你困惑这是必然啊。
疫情已经两年了,老百姓是真没钱啊。互联网平台如此有钱,是因为老百姓掏钱养着你,大厂员工们在社交网络里经常散发出来的集体优越性,确实刺痛了老百姓。你们这么有钱,我们没钱不买就是了。
所以说,水能载舟亦能覆舟,闷声发大财多好。当大家都不买买买了,退潮之后,谁在裸泳,谁更需要谁就清楚了。
经济好不好,看一线城市北上广没用,近期得空我去张家口下面一些县城里闲逛了下,实际情况是,当地普遍收入三四千,即使是周末,商场无人,超市和奶茶店甜品店消费者寥寥,对比来看,赶大集的却人山人海。街边门头生意做不下去转店甩货关张得比比皆是,即使还有在坚持的,也是没啥生意,老板自己坐在店里玩手机。钱格外的难挣,老百姓没钱,做生意的没钱,都没钱消费啥?

道法自然|今年双十一,各平台不再报喜集体失声,哪里出问题了?背后奥秘
文章插图

电商平台的领导和员工收入颇丰,坐在办公室里风吹不到雨淋不到,按月发工资旱涝保收,而你们的下沉用户都生活在水深火热之中。你知道吗?你不知道啊。
社会的财富不断在向上,向这些互联网大厂的人集中,高于普通人收入几十倍上百倍,然而细究财富的去处,要么存着买理财,要么炒股,要么炒房,很少涓滴到社会,重新参与到社会经济的循环中。
当实体经济里这些毛细血管做不下去的时候,互联网经济的大动脉就彻底断了,毕竟小溪汇成河流,河流汇成江河湖海。捕鱼期你用绝户网,休渔期你不投鱼苗,湖里鱼崽子都被捞光了,自然一年不如一年。平台有平台的困境,寄居在平台里的卖家生存境遇也没有好到哪里去。
2.卖家的困境
知乎上,有个卖家这样说道,“作为淘宝的小商家,今年的双十一我已经凉透了。销售额不到200,你没看错,单位就是元,还不如平时多。但是我打败了三层级商家86%,你们就想想排在我后面的还有活路吗?”
他这段话真实地反应了寄居在电商平台售卖商品卖家们的真实现状,应该说是真实惨状。各大电商平台流量都已见顶,买东西的就这么多,而商家总量不降反升,典型的僧多粥少。大家都寄居在有限的这几个平台下,瓜分这点流量,最后谁有话语权,谁品牌大就给谁。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