敏捷|火山引擎进军云市场,现在是一个“弯道超车”的好时机吗?


敏捷|火山引擎进军云市场,现在是一个“弯道超车”的好时机吗?
文章插图

字节跳动副总裁杨震原仍记得去年春节前的忙碌:距离除夕只有27天的时候,产品技术团队收到了参加央视春晚红包互动的通知。面对这个中国突发用户量和流量最大、交互复杂且不容有失的王牌节目,字节跳动花了27天,完成了从方案设计到产品上线的全过程,顺利抗住了高达703亿的红包互动总数和累计12.21亿的春晚直播间观看人次。后来,他们对比了一下,发现其他互联网大厂的准备时间约为3个月。
敏捷而高效的全流程,离不开底层的“云支持”,也给了火山引擎TO B业务发力的方向参考。10个月以后,火山引擎在升级为字节跳动企业级技术服务业务板块之后,一口气发布了包括云基础、视频及内容分发、数据中台等全系云产品,在中国的公有云服务市场“一石激起千层浪”。
外界已经开始用“中国第四朵云”来预判火山引擎可能的未来。但在这个时间原点,我们不妨先捋一下思路:火山引擎为何要进入云市场?这是否是一个好时机?又如何“弯道超车”?

敏捷|火山引擎进军云市场,现在是一个“弯道超车”的好时机吗?
文章插图

“租房”变为“自建”,为何进入云市场?
云市场一直有个“十万台魔咒”,即客户业务发展到较大规模后,出于价格考虑往往会选择“下云”,转而自建云基础设施,相当于从“租房”变为“自建”。
符合“十万台魔咒”的公司并不多,字节跳动是其中一家。这家企业毫不避讳自己是经历过“租房”时代的。前段时间,字节的国际业务宣布停止与另一家巨头企业的云合作,导致后者的云计算营收增速直接抹去20%,某种程度上,可以窥视出字节跳动的庞大体量。
“做云产品是一件很自然的事情。”杨震原在接受文汇采访人员专访时表示,字节跳动的核心技术理念有两个,一是数据驱动,另一个是敏捷开发。前者,火山引擎已在半年前发布了数据层和应用层的全系产品,后者,则离不开全栈云计算和云原生能力的支持。言下之意,造房子的材料都有,为什么不自建呢?

敏捷|火山引擎进军云市场,现在是一个“弯道超车”的好时机吗?
文章插图

正因为经历过“租房时代”,因此字节跳动对于“自建房屋”有了更明确的想法,敏捷就是其中之一。在杨震原看来,敏捷是企业在移动互联网时代的重要竞争力,所以从一开始,字节在业务就有宏观的考量,以容器化部署和微服务构建云,从而实现敏捷。事实上,时下流行的云原生概念正是基于容器和微服务等技术发展演进的。
敏捷的云服务好不好用,先要经受住自家人的折腾。字节跳动目前每天新增约1500个A/B测试,这意味着在头脑风暴产生想法的时候,需要快速验证这个想法的可行性,敏捷就是关键的变量。杨震原举了个例子,假设有两家公司,方向和战略水平都差不多,一家公司每周能做10个A/B测试,验证10个想法,另一家公司每周只能验证1个想法,“可以想象经过半年之后,两家公司会拉开多大的差距。”
据悉,敏捷开发和数据驱动被业界视为字节跳动快速发展的两大“法宝”,目前都已通过火山引擎的云基础、开发中台、数据中台、A/B测试等产品开放给企业客户,构成从IaaS到PaaS、再到SaaS的完整产品体系。
入局云计算市场,这是一个好时机吗?
上世纪60年代,科学家约翰·麦卡锡曾预言,“计算会成为一种公共资源”。后来谷歌CEO埃里克·施密特机智地给这种模式加了个“云”字,突然显得非常“高大上”。
这朵云很快飘到了中国。2010年,BAT大佬就已探讨“云计算”的未来,从那以后的10年间,国内“长”出2000亿元的云市场。云卷云舒,这是一块巨大的蛋糕,但从另一个角度来看,这个市场已成三足鼎立状态,根据IDC刚刚发布的《中国公有云服务市场2021上半年跟踪》报告,阿里云、腾讯云、华为云揽下了六成的市场份额,而剩下的四成,也有运营商、百度以及一些云服务企业“虎视眈眈”。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