服饰|小众文化加速破圈,“三坑”想要成为下一个潮玩市场还缺什么?( 二 )

  • 11月初,“三坑”大型集合店品牌「诗与万花镜」近期已完成近千万美元天使轮融资…
  • 如图显示,在这些品牌的投资方中,不光有哔哩哔哩、泡泡玛特等以二次元、年轻受众为目标的知名企业,甚至红杉种子基金、腾讯等机构和大厂也纷纷参与其中。

    服饰|小众文化加速破圈,“三坑”想要成为下一个潮玩市场还缺什么?
    文章插图
    资本的介入,让更多品牌加快了对于线下的布局。
    上海著名的“潮流街”迪美购物中心,如今聚集了大量的“三坑”服饰门店,已经变成了“三坑天堂”;另外在上海的香港名店街、绮丽次元创意文化街区,也有三分之一是“三坑”店铺。
    据了解,今年4月获得融资的十二光年已在杭州、深圳、上海、西安等地开设10家店面;5月拿到融资的猫星系,其线下门店数量已经达到16家;而“三坑”品牌Daydream陆续在上海、北京、苏州、重庆等地开出自有门店。
    据国君互联网传媒显示,在千万级融资助力下,仲夏物语/猫星系/十二光年2021年末门店数将达到100+/40+/30+。
    不仅仅是资本,品牌们都在绞尽脑汁的抢占市场,想要成为一个二次元的“ZARA”、潮玩圈的“泡泡玛特”。当然,“理想”成真也不是顺其自然的事情,“三坑”出圈容易,成为潮流却依旧任重道远。
    三、成为下一个“潮玩市场”道阻且长诚然,三坑市场随着年轻人话语权的跃进而水涨船高,但三坑市场想要创造如泡泡玛特一般的“潮流”奇迹,却也存在一些短板。
    首先,我们必须要提到的就是“圈层壁垒”。
    作为一种小众文化,“三坑”最坚实的后盾便是三个圈层,而这三个圈层或者说这三种风格,难以避免会出现“失流”。
    以Lolita洋装为例,作为一种时尚风格,Lolita洋装在日本已经不再如之前一般流行:2017年,创刊19年、以介绍洛丽塔文化为主的原宿时尚杂志《KERA!》及其副刊《Gothic & Lolita Bible》宣布停掉纸质刊物,只保留电子版。2018年4月,知名日牌Victorian Maiden在官网上宣布关闭自己在东京的实体店;主打可爱风、也会售卖lo裙的Swimmer也在2018年初全线停业。
    当圈层壁垒变薄,像Lolita一样的时尚风格,所要面临的挑战将会更大,在中国更是如此。“三坑”作为小众文化圈层,还没有形成一种稳固可靠且成熟的市场。至少现在,“三坑”更多地还是依赖着二次元文化。
    另一方面,庞大的市场在线上一路势如破竹,但“慢工出细活”的生产特质,却让“三坑”在这个火热的背景下稍显“矛盾”。
    “三坑”服饰部件相对复杂,生产工艺很繁琐,再加上个性化消费的属性,每批次规模很可能不大。以汉服为例,通常从客户下单到收货最快都需要3-6个月的时间,所以大多数的品牌都会采取“预约组团”或者是“量身定制”的形式,这就对于供应链有着更高的要求。

    服饰|小众文化加速破圈,“三坑”想要成为下一个潮玩市场还缺什么?
    文章插图
    而这一点,恰恰也是让“三坑”无法快速抢占市场的因素之一,尤其是对于像诗与万花镜、十二光年、猫星系等集合店类型来说更是如此。毕竟“三坑”服饰并不能像ZARA一样实现快速换新,这就相当于大大缩减了门店渠道的盈利空间。
    再撇去生产线不说,“三坑”在目前也可以说是一个尴尬的存在。现如今,流量造势品牌攀升的故事常有,但反受流量桎梏的品牌也不在少数。“三坑”依靠互联网出圈,走的是流量模式,而流量模式至今难达稳定也是众所周知的。
    最后,消费者的“审美疲劳”也是无法规避的,这一点从JK制服上就可见一斑。日本的女高中生校服,不需要担心“撞款”,不用时刻想着出新款,而中国的JK制服不一样,它所受到的审美限制要更高,即使是热门的款式,想要保持全年畅销也是难以做到的。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