消费者|平台能否用熔断机制堵住“薅羊毛”漏洞?( 二 )


新业态良性发展呼唤诚信
今年5月,上海市徐汇区人民法院公开宣判的一宗“薅羊毛”诈骗案曾引起广泛关注。案件中,在校大学生徐某利用在肯德基客户端下单时发现的技术漏洞,将骗取来的套餐产品通过线上交易软件低价出售给他人,从中非法获利。同时,徐某还将犯罪方法当面或通过网络传授给丁某等4名同学。法院以徐某犯诈骗罪、传授犯罪方法罪,判处其有期徒刑2年6个月,并处罚金6000元。
今年5月,最高法相关负责人表示,针对新兴互联网产业发展不规范、打法律擦边球问题,将加强对市场公平竞争秩序的保护,严厉打击网络刷单炒作信用、身份盗用、“薅羊毛”等网络灰黑产业。
“诚信原则要求一切市场参加者在不损害他人利益和社会公益的前提下,追求自己的利益。消费者在交易中违背诚实信用原则必然会损害正常的市场交易秩序。”陕西学高律师事务所律师刘晶表示,在一些新业态模式中,消费者可能从恶意“薅羊毛”行为中获利,但这不仅不利于新业态良性发展,长此以往消费者也会受到不诚信的反噬,甚至构成犯罪。
“消费者在交易中违背诚实信用原则会损害商家的利益,也可能会导致商家在策划某些优惠、让利活动时更加谨慎,因此有可能间接地使本来对消费者有利的规定和优惠逐渐缩小空间。” 北京云嘉律师事务所副主任、中国政法大学知识产权中心研究员赵占领认为,一些恶意“薅羊毛”的行为往往存在违法成本较低的情况,用户通过不断更换新号就可以继续进行不正当牟利。
张韬建议,电子商务平台应当针对相关漏洞产生的原因,对症下药,建立起熔断合规机制,保证系统和网络安全。“若交易明显有失公平,商家主张撤销合同的,消费者基于对商家的信任而进行的交易,给消费者造成损失的,消费者也有权主张相应损失。”
来源:《工人日报》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