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才|印度裔CEO制霸硅谷,印度人膨胀了:我们一出生就是天才( 二 )


印度民族文化中的“抱团文化”也助力了印度人在海外的晋升。
20世纪80年代初,第一代硅谷印度创业家崛起时,他们意识到移民来美的难处与障碍,于是开始帮助前来追随的同胞。
美国科技企业家、印度裔学者维韦克·瓦德瓦表示,第一代企业家如太阳计算机系统公司联合创始人维诺德·科斯拉,就起到了这样榜样作用。这些早期成功者不但成为年轻一代的榜样,还亲自对新移民提供指导。
1992年,在美印度人还成立了硅谷印度企业家协会,专门为初来乍到的印度青年提供寻找导师、拓展人脉、创业孵化和资金支持,力图培养新一代硅谷的印裔创业者。
图源:timesnownews
经过几代印度企业家的努力,硅谷早已建立起了一个成熟的印度圈生态,各类行业拥有强大的人脉关系网。
在这种抱团文化的影响下,硅谷常常可以看到印度人在职场的互相提携。硅谷人曾经戏称:如果有一个印度人进了某家公司,很快他就会介绍他的亲朋好友也进来;如果有一个印度人和别人发生了冲突,那么其“老乡”也会站在他这边。
《金融时报》称,即便如今硅谷的印度裔高管已经数不过来了,印度人不再需要像最初那样,付出非常大的代价才能打入科技行业,但他们互帮互助的习惯仍然延续着。这种“抱团”很有必要,比起其他外来群体,印度人更明白这个道理。
华裔:说不过,自己当老板
印度人在硅谷展现出英语熟练,善于沟通,无论是本国多元文化或移民经历都能很快融入等优势。
InfoQ曾有一篇文章对比了华人与印度裔的领导力,并表示:华人是典型的技术型领导者,主张内心修为,务实低调,倾向于个人奋斗,喜欢在技术方向上深钻;印度裔则是典型的商业型领导者,他们更关注传递价值观,注重培养沟通能力、管理能力、影响力及对商业的理解,这更贴近西方文化中领导力的内涵。
美国教育咨询公司WholeRen Group的CEO Andrew Chen曾评价,中国学生通常是优秀的学术研究人员,但他们缺乏“软技能”,主要体现在语言能力、沟通能力、社交技巧、谈判能力等多方面,这本质上反映了中西文化的巨大差异。
当然,这并不代表华人没有自己的优势。如今涌入硅谷的除了有华人码农,还有来自中国的资本,华人创业之势亦十分热烈。
ZOOM CEO袁征(图源:福布斯)
来自山东、码农出身的袁征因视频软件Zoom而风头正劲,一度击败谷歌登顶美国最受欢迎CEO。3位华人创业者——Tony Xu,Andy Fang和Stanley Tang创立的Doordash,目前已成为美国最大外卖平台之一。还有被称为美版拼多多的Wish,有把共享单车带到北美的LimeBike,华人企业家们将在中国国内可行的模式带到美国,寻找一套属于自己的模式。
作为来自中国的移民,袁征在20世纪90年代申请美国签证时,曾被拒签8次,最终在第9次才成功。当时他“甚至不会说英语”,出生在山东的他,当时就算是说普通话,也有很重的口音。但最终,在碰撞之后,他克服了文化和语言障碍。
【 天才|印度裔CEO制霸硅谷,印度人膨胀了:我们一出生就是天才】袁征认为,在硅谷成功的秘诀“主要还是文化问题”:“比如,很多中国工程师在做项目时不愿跟人分享。然而这里却很透明,所以你就算项目没有完成,也应该开诚布公地沟通,想出一条解决道路。”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