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etMeta加码电商业务,看起来在对标亚马逊,其实是学抖音( 二 )


如下图所示,在PSG和利物浦的Instagram官方账号中,会直接显示“逛店铺”功能板块,点进去后可以浏览具体的商品,但当点击下一步想要购买商品时,程序会提示需要到品牌官网查看。
这套购物逻辑的特殊之处在于,点击官网购买后不会直接跳转到第三方购物App或浏览器(也可另外选择),而是直接在Instagram应用内打开品牌官网进行下单,在线支付用的是PayPal。同理,在Facebook上的购物体验也是类似的情况。

MetMeta加码电商业务,看起来在对标亚马逊,其实是学抖音
文章插图
能够看得出,Meta既想要拓展旗下社交平台的电商玩法,但又不想成为其它专业购物平台的单一引流工具,所以干脆来了个Meta产品App+品牌官网的购物模式,为合作方的官方商城导流。
与亚马逊等电商平台相比,在Mata电商模式下商铺是分散了,平台只是告诉用户商铺的路要怎么走,而亚马逊和淘宝等平台像是专门建了个大商场,里面划分好专门的店铺位置,并配备有官方客服和统一的广告营销系统。
其实Meta提供有自己的支付工具,不过商家似乎只是将Facebook当做引流和商品展示的平台罢了,结算还是靠PayPal等老牌支付工具。
此次Meta加大对电商的投资,释放出了“去中心化”的发展信号,Meta广告和商业平台副总裁Dan Levy表示:我们需要朝着“我们的应用成为商业主要目的地”的愿景努力,并取得进展。
不只是上文提到的两款应用,Meta旗下的App未来都有可能拥有独立的购物入口,当用户对某款产品产生兴趣时,只要当前正在使用Meta旗下任意一款App即可打开对应店铺,不需要重新退出另找其它App。
事实上,目前Meta已实现了部分去中心化购物的场景,如想买一件利物浦的球衣,在Facebook和Instagram上都能找到利物浦账号并在应用内跳转到其官网购买,核心策略是N对1,多平台都提供同样的购物体验。在这套模式下,倒逼着厂商去优化自己的官网,确保使用体验接近专业电商平台的购物界面。
值得注意的是,社交平台发展线上购物业务似乎都不太顺利,不管是Facebook、微信还是QQ都遇到过种种问题。以当前的视角来看,在领域专业性上社交平台直接做电商不如专业电商平台,Meta的购物策略有优势也有劣势,需要依靠用户对某款商品的兴趣进行搜索,用户的使用成本较高,不如传统电商的商品货架展示来得方便和普适。
其次,社交平台发展电商的前提是守住流量和用户停留时间。
随着短视频在全球范围内的流行,正不断争夺其它应用的流量和用户使用时长,在国内,极光大数据显示即时通讯类应用的网民使用时长连续多个季度降低,而短视频则相反,今年第三季度时网民每日使用时长占比超三成。
所以本质上Facebook以前推出的Watch视频,以及微信的公众号和视频号其实都是在争夺用户使用时间,靠社交流量做加法。联想到未来的元宇宙,Meta此时的发展策略是以攻代守,就像短视频突然爆火起来一样,仅靠社交软件形成的护城河还不够宽,下一个十年没准还会出现新的应用。
去中心化购物理念也与元宇宙的发展有关,使用户不需要纠结软件平台而是专注于购物本身,若元宇宙要发展为全息的虚拟空间,大概率也需要建立在去中心化的基础之上,类似于比特币,让用户更专注于元宇宙空间。
三、Meta的电商之路并不好走元宇宙和电商均是市场的热门领域,一项是市场的新风潮,大大小小的公司都在追逐,各家都根据自己的优势领域进行布局;另一项是已有市场巨头的老牌领域,谁都知道电商赚钱,但能真正能发展起来的新兴平台并没有多少。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