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外媒报道,美国斯坦福大学教授杰利米·拜雷森(Jeremy Bailenson)推出了斯坦福历史上首个完全以虚拟现实为背景的课程——虚拟人。这个编号为COMM 266/COMM 166的虚拟现实(VR)课程,可以让所有选择这门课的学生打破空间限制,在世界任何地方戴上VR头盔,出现在同一个“课堂”上……
而随着《头号玩家》、《失控玩家》等科幻电影的上映,观众们也在大银幕上感受到了互联网科技公司所预言的下一个互联网风口——“元宇宙”(Metaverse)。
近期,脸书改名Meta更是将“元宇宙”的概念推向高潮。除了Meta,全球互联网公司已在悄然布局“元宇宙”赛道,投资、收购相关的技术设备公司。比如,字节跳动在2021年收购了VR设备公司Pico, 腾讯在2020年投资了全球最大的多人在线游戏创作平台Roblox, 微软在今年上线了混合现实协作平台Microsoft Mesh……
文章插图
↑斯坦福大学教室里摆放的VR设备
如此受互联网科技公司追捧的“元宇宙”究竟是什么?“元宇宙”又会对人类未来社会的发展有什么影响?
红星新闻采访了斯坦福大学虚拟人交互实验室 (VHIL) 发起人和总监杰利米·拜雷森教授,以及专注于研究人类行为和VR技术的VHIL博士后学者安娜·奎罗兹(Anna Queiroz),共同探讨人类未来的“元宇宙”世界。
2003年开设的课程“旧瓶装新酒”
早在2003年,拜雷森教授就已开设“虚拟人”课程。他告诉红星新闻采访人员,他在研究生时期的最后一年,读了一本名为《神经漫游者》(Neuromancer)的小说,“我对此非常感兴趣,由此我开设了“虚拟人”这门课。这本小说也成了我开设这门课程时使用的第一本教科书。”
《神经漫游者》是科幻作家威廉·吉布森于1984年创作完成的科幻小说,他在书里创造了一个赛博空间(网络空间),用一种迷恋高科技的眼光来观察世界,也成功预见了数年后,即20世纪90年代的电脑网络世界。
但在此前,这门课程主要由助教和部分学生演示如何使用VR,同时使用的人数以及多人共享的VR空间的规模,都十分有限。然而去年新冠疫情突然袭来,斯坦福大学不得不采取远程上课的形式,这也给这门课程的发展带来了机遇。
据拜雷森教授介绍,去年夏季学期,有100多名学生选修了这门课程。今年秋季学期,有超300名学生表示想申请这门课程,“这大概占了斯坦福大学所有本科生人数的5%。”最终有约175名学生成功选上了这门课程。
文章插图
↑学生们通过佩戴设备,一起进入虚拟课堂
拜雷森教授说,虽然疫情让大家无法在物理空间里相聚,但是自己可以通过研究了很多年的VR技术,把学生们重新聚集在一个虚拟课堂里上课。数百位学生通过一个VR头盔,像潜水面罩一样戴在脸上,搭配着手里握着的两个控制器,参与到整个远程课堂。
这些“课堂”可能是在博物馆,可能是在实验室,可能是在海底,还有可能是在人迹罕至的火山口。学生们可以通过沉浸式体验,在一个全新的、虚拟的、可交互的环境里,感受那些只能在书本上感受的东西。
拜雷森教授称这个“虚拟人”课堂为一个内部的“元宇宙”,在这个“元宇宙”中,每个学生的存在都以头像的形式呈现。
“元宇宙”:人类成为现实与虚拟世界的两栖物种
“元宇宙”一词起源于美国作家尼尔·斯蒂芬森1992年出版的科幻小说《雪崩》。小说描绘了一个平行于现实世界的庞大虚拟世界——“元界”。现实世界中生活的人在“元界”中都有一个虚拟分身,人们通过数字化来控制这个虚拟分身,在虚拟世界中相互竞争并提高自己的地位。
推荐阅读
- 德国|谷歌拟从搜索结果中删除新闻服务 向德国反垄断机构妥协
- 出版商|谷歌向德国反垄断部门妥协 拟从搜索结果中删除新闻服务
- 印度竞争委员会|印度竞争监管机构对谷歌展开调查,与新闻聚合服务有关
- 雷峰早报|数字人民币 数字
- f路透《2021数字新闻报告》:社交网络的新闻消费变迁
- 物流|2021年电商十大新闻|暗流之上,电商长线竞争正当时
- 上游新闻|遭勒索软件攻击 美国最大成品油管道暂停运营
- 浙江省人民政府新闻办公室|明年 3 月起,浙江每份外卖都必须使用“外卖封签”
- 斯坦福大学|5年前,她是“女乔布斯”和马云谈笑风生,今身家归零,锒铛入狱
- 齐鲁壹点|新闻早餐丨发现严重漏洞未及时报告,阿里云被暂停合作单位资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