咖啡|7个字看透当代年轻人消费观( 二 )


在店内外各处摆Pose、拍照、修图、发朋友圈,整套动作一气呵成,丝毫没有因为被疫情“禁足”一年之久而生疏。
如果你怀疑上述现象只是个案,没关系,还有数据为证。
日前,科尔尼发布2021年《全球零售发展指数》报告,其中指出,在2020年实物商品网上零售额历史性地达到中国社会消费品零售额四分之一的比例后,今年1~10月线上零售占比出现了20年来的首次下降。
这反映了消费者对线下体验与社交场景的刚性需求,而购物中心、百货商场等零售业态也正在从过去以商品为中心转变为以体验为中心。
这一点,从一些商场一楼店铺的布局即可看出端倪——小酒馆、咖啡店、新式茶饮铺,烘焙店,或者美妆集合店、新能源车,已经取代了一众奢侈品大牌。
与此同时,几乎所有零售品牌都在觊觎线下展现出的巨大机会。
传统品牌正着手对已有店铺进行数字化改造,其中的典范当属耐克在上海的新零售概念店,通过地面互动LED屏、跨越四层空间的 LED 数字塔,来打造沉浸式消费体验;
而如完美日记、蕉内、三顿半等众多在线上崛起的新品牌,也纷纷“下凡”,开起了实体店,将“战火”烧到了线下。
后疫情时代,消费者似乎早已学会了如何与疫情共处,可以预见的是,这场线下“狂欢”绝不会因为反复出现的新冠病毒而落下帷幕……

咖啡|7个字看透当代年轻人消费观
文章插图

后疫情时代,餐饮的投融资热潮,集中到了平价美食上。从一碗面,到一根串,再至一块点心,往常的街头夫妻店经济,成为了一场跑马圈地的资本战役。
我们来看现象。
据不完全统计,包括拉面、小面、拌面等在内的多家面类品牌,在今年共计拿下超10亿人民币的融资。其中,和府捞面以一己之力囊获8亿元。
相对年轻的面馆品牌中,以马记永、陈香贵和张拉拉为代表的“兰州拉面三巨头”,也透着腾讯、红杉、挑战者资本等各路机构的野心。
试图再造一个瑞幸的陆正耀,悄悄做起了“趣小面”,倒是一碗“遇见小面”,先他一步完成了理想——在短短三个月内,估值翻了三倍。
当然,在比贵这件事上,永远都有更大的赢家。火出长沙的新中式点心“虎头局”与“墨茉点心局”,后者已经达成单店估值1个亿的成就。
无论是“吃面帮”“炸串派”,还是“点心局”,不难发现,今年的餐饮赛道,火起来的基本是以几十元客单价为主的日常饮食品类。
透过现象看本质,事实上,资本的进驻一方面帮助平价餐饮品牌实现了快速扩张,另一方面,也是在为这些餐饮品类完成运营效率的升级革命。
诸如和府捞面、夸父炸串等,在完成新的融资后,它们的后续规划大都围绕品牌的数字化能力、供应链和渠道优化展开。
反过来说,当企业的降本增效和升级有所成就之时,也为消费者带来了持续的实惠体验。
临期食品的爆发就与此相关。这个从去年就火起来的行业,在今年持续成为零售业的香饽饽。
事实上,临期的表象之下,是依靠强大的供应链管理能力和库存周转能力,不断迭代选品。这个过程中,顾客对实惠的需求也得到了极大的满足。
可以预见,谁踩准了“惠”的趋势,谁就能抓住消费者的“钱袋子”。

咖啡|7个字看透当代年轻人消费观
文章插图

一个名为“不要买 | 消费主义逆行者”的豆瓣小组火了。
在这个聚集了30万成员的小组内,用户们互相分享理性消费的心得。或是用更加珍惜的态度对待每一件物品,争取用得久一点;或是不要将内在需求转化为外在购物欲望,而是让内心足够丰盈;又或是面对大牌的促销活动,掂掂钱袋子,确认自己是否真的需要。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