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市中闻律师事务所|一元就能“脱单”?“脱单盲盒”火了!韭菜真的好割吗?
盲盒大家都听过,但现在还有一种“脱单盲盒”,1元钱左右就可以抽取一个人的联系方式,在网络平台上越来越多地出现。这样的“脱单盲盒”靠谱吗?
文章插图
题图:资料图
一元钱抽一次 “脱单盲盒”成发财新门路
现在有一种非常新的盲盒形式,叫做脱单盲盒,只要一元就能把自己的微信号,存到盲盒里,再花一元也可以从中抽取一个微信号用来交友。这样的盲盒到底是什么样子?
采访人员在社交平台上搜索脱单盲盒,点进小程序,看到页面点进“脱单CP”,有两个按键,“闪存纸条“和”闪取纸条“,同意用户协议后才能使用。在取纸条之前必须要先存自己的微信号,这样就要先支付1.89元,抽取别人的微信号又要支付1.55元。
文章插图
这样由线下转为线上的脱单盲盒,有不少出现在手机应用商店和社交平台上。值得注意的是,使用后也就默认同意相应的《隐私条款》。对此,不少消费者也有着担忧。
上海消费者:诈骗的也很多,我觉得这种形式很新颖,但是感觉有很大的不安全性。
文章插图
脱单盲盒也成为有些人的发财之道。第一种是只要花上100到1000元不等的一个价格,就可以获得一套源代码,有了这个源代码,就能搭建属于自己的一个脱单盲盒平台;第二种方法就是成为脱单盲盒平台的代理,怎么成为代理?首先得交钱,代理拉进来的用户每花上一块钱,代理都能获得一定比例的提成。
文章插图
北京市中闻(上海)律师事务所执行主任 张玉锋:有可能会涉及到传销这种风险,一定要注意的是不能够以层层转包,以拉人头这种方式层层截取的。平台获取到个人的信息之后,要注意保护,在消费者同意的范围里面进行使用。
【 北京市中闻律师事务所|一元就能“脱单”?“脱单盲盒”火了!韭菜真的好割吗?】万物皆可盲盒?专家:盲盒经营活动应合规
从小众的手办起家的盲盒经济,越来越受到大众关注,似乎万物皆可盲盒。仿佛穿上盲盒的外衣,就能提升物品的附加值。日前,上海市市场监管局就《上海市盲盒经营活动合规指引(征求意见稿)》向社会公开征求意见,对盲盒的经营范围、价值、抽取规则作出了指引。
盲盒经济最初主要以玩具、模型等装饰品为主,现在经过演变,手办盲盒、文具盲盒、机票盲盒、酒店盲盒,各种各样的盲盒层出不穷。目前已涌现出一批类似潮玩品牌。此外,“幸运盒子“这类几十元一次的抽奖盲盒,也曾一度风靡市场,消费者们渴望抽出大奖。内在物品的不确定性和”隐藏款“的稀缺性,刺激着不少消费者连续购买。
文章插图
上海消费者:我就买过一次,还抽到了一个还不错的保温壶,我感觉文具盲盒里面的东西,好像都还可以。
日前,上海市市场监管局就《上海市盲盒经营活动合规指引(征求意见稿)》向社会公开征求意见,建议盲盒内商品实际价值应高于或与盲盒售价基本相当,低于过多则可能涉嫌虚假宣传、欺诈。同时为避免构成抽奖等彩票销售行为,建议盲盒中普通款商品与隐藏款商品的实际价值差距不应过大。
推荐阅读
- 集团有限公司|信用赋能发展!石景山园荣膺“北京市创新信用领跑园区”称号
- 北京市朝阳区市场监督管理局|消费者下单付款成功不发货“十荟团”运营主体被重罚30万元
- 北京市广播电视局|北京市广播电视局:全面叫停偶像养成类网综、“耽改”题材网络影视剧
- 北京市公安局海淀分局|今日头条两运营员工收费84万“加V”获刑
- 北京市互联网信息办公室|屡次出现法律禁止发布信息,豆瓣被罚150万元
- 北京分行|北京市将于12月3日启动新一轮数字人民币试点活动
- 律师|律师事务所品牌战略的含义
- 新发突发传染病|定了:北京市“十四五”重点发展这些产业
- 北京炜衡律师事务所|网购物品不好,还不能给差评了?
- 北京市朝阳区市场监督管理局|消费者在“橙心优选”网购未收到货,北京奥瑞吉被罚30万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