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规率|滴滴到了最危险的时刻吗?( 五 )
文章插图
(图片来自Pexels)
不过,在价值研究所看来,无论是Uber模式还是Lyft模式,滴滴都无法全盘照搬。
一方面,滴滴早在2018年就尝试切入外卖赛道,推出滴滴外卖业务,只是结果差强人意。
原因也很简单,主要有两点:一是外卖和网约车一样,早期相当烧钱,滴滴无法同时支撑这两个业务的扩张;二是美团和饿了么占据先发优势,早已垄断了大部分市场份额,且后者背后还有阿里巴巴这个靠山提供源源不断的资金支援,滴滴无论在运营经验、用户基数还是资本实力上,都没有任何优势。
数据显示,自2018年第三季度以来,美团就一直占据着中国外卖市场一半以上市场份额,三四线下沉市场的占有率更是高达80%以上。在美团这座不可逾越的高山面前,半路出家的滴滴实在看不到太大胜算。
另一方面,Lyft能成功节流,关键在于体量比滴滴和Uber都要小得多,在人(主要是司机)、车这两个环节的管理上有更灵活的调整空间。
对于滴滴来说,唯有将这两大竞争对手的优点结合、博采众长,才是正途。
首先,是要降本增效,防止亏损进一步扩大。Uber在业务扩张之前,也曾壮士断臂,先后将共享电动车、滑板车、自动驾驶研发等烧钱严重的业务部门分拆出售。程维肯打自己的脸,一再收缩此前声称“投入无上限”的橙心优选业务,已经体现了滴滴的调整思路。
除了砍掉烧钱严重的副线业务之外,降低日常运营成本也是十分重要。从财报上看,技术研发、软件服务、安全保障、客服、人力、线下运营等是滴滴经营成本的主要组成部分。在技术、安全等投入无法削减的情况下,控制线下运营、地推团队规模,削减相应人力开支是一个选择。此外,提高数字化、智能化水平,同样能在安全保障、客服等环节实现降本增效的目标。
其次,开拓新业务也是滴滴无法回避的问题。比如自动驾驶和金融服务,就值得更多期待。
比如前面提到的自动驾驶新风口。数据显示,滴滴研发支出在过去几个季度显著提升,去年全年研发投入同比增长18%,今年第一季度更是录得26%的同比增幅。目前滴滴已经组建了一支拥有100多辆无人驾驶汽车的自动驾驶车队,且在北京、上海等地获得自动驾驶公开道路测试资格。
文章插图
滴滴的转型,已经来到关键时刻。能不能成,就要看高层的魄力和发展眼光了。
写在最后在TMD三大独角兽霸占各大媒体头条的那个年代,程维就一直被认为是一个另类大佬。
张一鸣、王兴都是理工科出身,擅长业务梳理,对互联网行业的发展趋势有着自己的独到判断。唯独程维,长期的销售工作经历,赋予他一种更接地气,也更具江湖气的特质。就像他自己所说的,滴滴这个创业项目能不能成,更像一个赌博:
“滴滴随时可能死掉,活下来是小概率,是幸运。”
可是当滴滴发展到如今这种体量,程维已经不敢再赌了,他每走一步都关系着公司上万员工的生计,甚至整个行业的发展与蛰伏。
2021年,对于滴滴来说无疑是一个艰难的时刻。但这种困难,程维不是没有经历过,他似乎从未想过放弃。就像他去年年初在清华大学那一场演讲中说的那样:
【 合规率|滴滴到了最危险的时刻吗?】“当你努力到无能为力,上帝会给你开一扇窗。”
结束草莽时代,过渡到一个规范、理性的发展新模式,也许就是滴滴正在找寻的那扇窗。
推荐阅读
- cto|滴滴出行 CTO 张博卸任滴滴支付董事长
- 滴滴支付|滴滴出行CTO张博退出滴滴支付董事长
- 滴滴出行 CTO 张博卸任滴滴支付董事长
- 美团|在微信、京东、美团、滴滴上用数字人民币,体验怎么样?
- 智能汽车|该不该抄底滴滴?
- 创作|关于视频,知乎找到了自己的方法论
- 小达人|盘点10大年度案例后,我看到了2022年抖音电商的5个趋势
- 当事人|冒充滴滴司机“直播性侵”夫妻出狱:向滴滴司机、滴滴公司和广大网友们真诚道歉
- 自动驾驶|滴滴自动驾驶商标被驳回
- 硕士|硕士毕业四十岁下岗,转行开滴滴,普通人的痛只能自己默默承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