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政处罚|案件311宗、退还罚没近5000万!广州公布今年价格违法典型案例

新快报讯 线上商城通过虚构原价的方式误导消费者促成交易,停车场不按政府指导价擅自提高收费标准,生鲜、口罩等畅销产品不明码标价……采访人员12月30日获悉,2021年以来,广州市市场监管部门全年累计查处各类价格违法案件311宗,责令退还多收价款2284万元,罚没金额2439万元,同时公布了五宗典型案例。

案例一:

广州钱**电子商务有限公司价格欺诈案

当事人在其运营的某精选商城平台展示的商品价格信息、促销信息等存在价格违法行为。例如:当事人在商城上架销售的商品某品牌花生油5L/桶,展示价格信息为¥89.9(¥158),某品牌304不锈钢蜂窝炒锅,展示价格信息为¥199(¥499),某品牌风味发酵乳3.3g鲜酪乳100g*3盒,展示价格信息为¥10.8(¥13.9),越南白肉火龙果350g+30g/份,展示价格信息为¥5. 68(¥19.9)。以上商品的销售记录中,均未以上述划线价格销售过。当事人未对其在商品销售页面中显示的划线价作解释说明,容易让消费者误以为是商品原价,划线价与实际销售价的对比,容易让消费者误以为商品价格有较大的优惠幅度而最终促成交易。

当事人利用虚假的或者使人误解的价格手段,诱骗消费者与其进行交易的行为,违反了《价格法》第十四条第(四)项的规定,同时,当事人对其经营的商品的销售状况做虚假的宣传,欺骗误导消费者,违反了《反不正当竞争法》。海珠区局决定责令当事人立即停止违法行为,并处罚款500000元。

案例二:

广州缘**网络科技有限公司价格欺诈案

当事人为吸引消费者购买产品,在其网店平台产品销售页面中标示了较高的虚构原价和较低的实际售价。例如:某系列套盒产品标示原价2786元,实际销售价为199元。当事人在网店平台标示的产品原价,均为虚构、捏造,当事人从未以产品销售页面标示的原价销售过产品。

当事人在网店平台标示虚构、捏造的产品原价进行销售产品的行为,构成了《价格法》第十四条第(四)项规定所指的不正当价格行为。依据《价格法》第四十条和《价格违法行为行政处罚规定》第七条规定,白云区市场监管局对当事人不正当价格行为作出责令改正、予以警告并处罚款350000元的行政处罚。

案例三:

广州市**宝汽车客运有限公司不执行政府定价案

当事人在从事车站停车服务收费经营活动中,为增加获利,在车站首层停车场停车收费时不执行政府定价、指导价,将停车场停车政府指导价收费标准由小车第一小时每小时6元/辆,擅自提高至小车第一小时每小时10元/辆。

当事人上述行为违反了《价格法》第十二条“经营者进行价格活动,应当遵守法律、法规,执行依法制定的政府指导价、政府定价和法定的价格干预措施、紧急措施。”的规定。天河区市场监管局根据《行政处罚法》第二十八条、《价格法》第三十九条、《价格违法行为行政处罚规定》第九条的规定,对当事人作出责令改正,并处罚款50000元的行政处罚。

案例四:

从化鳌头华*冰鲜店不按规定明码标价案

当事人在其经营场所销售某品牌手打牛筋丸(500g/包)、仿海龙虾球(2.5kg/包)、爽脆猪肉丸(2.5kg/包)、爽脆牛筋丸(2.5kg/包),未对上述产品进行明码标价。

上述行为违反了《价格法》第十三条第一款规定,构成不按规定明码标价的行为。从化区市场监管局依据《价格法》第四十二条规定,对当事人作出没收违法所得,并处罚款3400元的行政处罚。

案例五: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