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安事变蒋介石的被捕 谁该为当夜的安保负责?

几十年后 , 谈起西安事变 , 众多蓝衣社魁首无不认为 , “事变之发生 , 力行社负有根本的责任 。这不仅是对领袖的保护失责 , 亦是政训工作的失责……”
所谓“对领袖的保护失责” , 与三个人有关 。首先是蒋孝先 。在“何梅协定”前后 , 他辞去了宪兵三团团长一职 , 改任蒋介石侍从室第三组组长 , 扮演了“带刀侍卫”的角色 。在他的统辖下 , 几十名精干特工分作三班 , 日夜负责蒋介石的安全 。但 , 事变当夜 , 他却不在蒋介石身边 , 被认为“有重大失职处” 。
蒋孝先之后 , 则是戴笠 。接管调查课后 , 戴笠多了一项特殊使命 , 那就是在各处潜伏特务 , 以防止军阀的“异动” 。但 , 张学良替蒋介石延揽了满洲责任后 , 蒋介石经常谈到 , “张副司令 , 忠诚厚道之人 , 不可欺之以方”;他更告诫朝天宫 , “要表示真诚的合作” 。为此 , “戴笠不曾在张学良身边设置伏线”(邓元忠 , 《滕杰访问》) 。
又一个责任人 , 是书记长邓文仪 。它不仅和蓝衣社的性质有关:作为“天子门生”、秘密组织 , 蓝衣社天然有着护卫蒋介石的职责;它还涉及到邓文仪的一个重大过失:在向戴笠移交调查课时 , 他没有移交一个情报关系 , 那就是奉军交通科长蒋斌 。许多人认为 , 倘若蒋斌始终与原调查课、后来的特务处保持联络的话 , 蒋介石将早有提防 , 西安事变是不会发生的 。
【西安事变蒋介石的被捕 谁该为当夜的安保负责?】所谓“政训工作的失责” , 指的则是王曲军官训练团 。按照贺衷寒制定的《军队政工条例》 , 各地军阀的政训人员 , 均应由朝天宫指派 。但 , 1936年春夏 , 二百余名原平津“南下扩大宣传团”成员、后来的民先发起人 , 却纷纷以东北大学学生的名义 , 面见了他们的校长张学良 。其中包括“一二?九运动”的领导者宋黎 。不久后 , 他们成为奉军政训处的主体 , 并在陕西王曲镇 , 开始训练大批少壮军官 。他们使奉军迅速左倾 。
这一年秋天 , 奉军的反蒋态度已极为明显 , 西安已成为“反政府言论的大本营” 。在此期间 , 张学良幕僚、与刘健群私交极好的黎天才 , 甚至以开玩笑的形式告诉刘健群 , “刘先生 , 副司令快要‘红’了”……但 , 即使如此 , 深陷于倾轧、“献机祝寿”和官僚化泥潭的朝天宫 , 依旧没有觉察 , 西安正酝酿着种种密谋 , 其中包括异常极端的“兵谏” 。
总政训处长贺衷寒因此负有“严重责任” 。贺衷寒之外 , 西北政训处长曾扩情早已发觉了王曲镇的异常 , 却仅仅起草了一封报告;在报告石沉大海之后 , 他也乐得睁一只眼闭一只眼 , 从此不再过问了 。作为二百余名原“民先”队员、西北政训处人员的顶头上司 , 他当然也有不可推卸的责任……
在蓝衣社的颟顸苟且、得过且过中 , 12月12日 , 子夜时分 , 西安、临潼两处的枪声一起发作 。这一天 , 在临潼华清池 , 张学良卫队队长孙铭九逮捕了蒋介石;而在西安城内 , 杨虎城的部队也占领了蓝衣社的众多公开机关:西安警察局、西北政训处、不久前刚刚来到陕西的别动队西北支队……
兵变在三个小时内就结束了 。但 , 这个凌晨 , 失去控制的乱兵使西安一片混乱 。
第一个死于乱兵枪口下的 , 是接替蒋孝先、担任宪兵三团团长的杨震亚 。在西北期间 , 杨震亚屡次“整饬军纪” , 这些工作大多徒劳无功 , 却得罪了大批奉军、西北军官兵 。半夜时分 , 一伙乱兵冲进他的房间 , 将他的热身子从被窝里拉了出来 。一个兵用手电筒照了一下他惺忪、惊慌的脸 , 说了一句“就是他” , 另一个兵二话不说 , 朝他的脑门就是一枪 。
与杨震亚相比 , 死得更惨的是蒋孝先 。杨震亚与奉军的结怨 , 是在西北 , 但远在北平时期 , 为禁绝贩毒、检查军纪 , 蒋孝先就屡屡闯进奉军军营;他并且以皇亲国戚、“天子门生”自居 , 得罪了许多人 。这一夜 , 他带着警卫 , 从西安驱车回到临潼;一路上 , 他就发现了层层岗哨 , 却没有丝毫疑心 。直到一伙叛兵查问他的名字时 , 他依旧大大咧咧地回答 , 话未落音 , 密集的枪声就响起来了 。蒋孝先和警卫都身中几十弹 , 几乎被打成一个筛子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