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盐铁专卖”政策 历朝历代国家财政政策的基础( 二 )
榷盐法实施后,盐价惊人上涨了36倍,每斗达370钱,而官府因此可获得120倍的超额利润 。唐代刘晏任盐铁使之初,盐课岁入40万贯,大历年间天下财政收入为1200万贯,而盐利占其大半是国家岁入的一半 。即使安史之乱平定后,榷盐法仍在继续,其他物价都在回落,只有盐价逆市日涨 。
食盐专卖,盐商暴富
宋帝国曾为当时世界最富有者,盐利贡献最大 。庆历年间的盐课高达715万余贯 。南宋政府财政中,“鬻海之利居其半” 。在食盐财政之下,北宋时期出现了“盐钞”和“交子” 。
作为一种信用票据,盐钞就是“用钞请盐” 。对南宋朝廷来说,包括军费在内的一切费用悉取于盐钞,故时人有语“南渡立国,专仰盐钞” 。“交子”由四川的16家盐商联合印发,一交为一缗,这成为世界上最早的纸币 。
元朝政府盐课最多时为766万余锭,财政支出的十之七八依靠盐利 。元代的盐政更加苛刻和严密,“国家财赋,盐利为盛”,“国之所资,其利最广莫如盐” 。
明代军费一直居高不下,“国家财赋,所称盐法居半者,盖岁计所入,止四百万,半属民赋,其半则取给于盐荚” 。明朝政府借鉴宋朝的盐钞,以“盐引”控制食盐专卖 。商人每给边关运送200石粮食,官方就给一张引票,凭此引票,商人就可以在两淮或河东换盐去卖,其中的差价就是商人的利润 。
自刘晏创立民制、官收、官卖、商运、商销的就场专卖制以来,沿用855年,至明万历时代才被民制、商收、商运、商销的商专卖制所取代 。此后绵延300余年官督商销权力寻租的红顶商人时代亦自此开启 。
清朝实行官督商办,就是国家只出售限量的许可证,而不直接买卖食盐 。在完全的垄断体制下,乾隆时代食盐的购价与销价相差3-4倍,年利润率则高达194.1% 。
有清一代,盐商垄断盐引的情况远比明代严重得多 。依靠对食盐的特许经营权,盐商完全有别于普通商人,与朝廷和官府的关系要密切得多 。
一方面,扬州盐商以专利而暴富,另一方面,上至皇帝,下至盐务和地方官吏,皆以盐商为利薮,竞相分肥,导致食盐成本越来越高,价格越来越昂贵 。晚清改良运动一度图谋变革盐务官制,遭遇到官商既得利益者的坚决抵制,直至清朝覆亡 。史称“专商积弊与清代相终始” 。1931年5月30日,国民政府公布新《盐法》:“盐就场征税,任人民自由买卖,无论何人,不得垄断 。”从春秋战国直到满清,中国用了2000多年的时间才走完了食盐财政的历史过程 。
推荐阅读
- 《红楼梦》为什么宣扬“同日生的就是夫妻”?
- 佛教的“卍”与纳粹标志“卐”之间有何关系?
- 一介汉将 大元皇帝忽必烈竟管他叫“大哥”?
- 明代画家吴伟 一介乞丐竟然也能成为“画状元”
- 此人一生杀了三个皇帝还被奉为“忠臣”
- 佤族的历史在“司岗里”中是怎样体现的
- 你做梦也想不到的“梁祝”竟然是这样写成的
- 古代女子出嫁洞房“八件套” 是些什么东西
- 举荐情敌做高官的两位先秦牛人 “私怨不入公门”
- “红颜祸水”究竟是指历史上哪位绝色美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