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代太师杨荣的故事 杨荣是好官还是奸臣?


杨荣 , 是明朝内阁首辅 , 著名的政治家、文学家 , 与杨士奇、杨溥并称为“三杨” , 又因为其居住地而被称为“东杨” 。杨荣是明朝非常重要的大臣 , 历仕五朝 , 辅佐永乐盛世和仁宣之治 。
杨荣随朱棣北征之时 , 有一次与胡广、金幼孜等人中途迷了路 。朱棣派宦官前去寻找 , 找到后因为宦官走的比较快 , 没多久他们三人又在幽谷中迷了路 。这还不是最惨的 , 最惨的是没多久金幼孜从马上跌倒 , 杨荣下马为其整理衣物 , 并将他扶上了马 。不过金幼孜走了没多久 , 又从马上摔了下来 , 原来他的马鞍已经裂开 , 金幼孜坐不稳 。
杨荣想了一下 , 将自己乘坐的马匹让给了金幼孜 , 而自己前去乘坐那匹没有马鞍的马 。相对于杨荣的仗义出手 , 胡广却是根本不管金幼孜的难处 , 金幼孜两次从马上摔下来 , 胡广都未曾停留回头 , 反而一心往前行 。
后来杨荣乘坐没有马鞍的马匹 , 从晚到早 , 非常疲劳 。次日出山 , 从远处看见朱棣军的左掖 。因为没有马鞍 , 不敢跑快 , 一直走到中午才到中军拜见朱元璋 。
朱棣看见杨荣之后 , 问候了一番 , 并且对他的义气表示赞许 。杨荣却表示:“这是僚友的本分 , 从交情来说应该这样 。”朱棣却说:“胡广不是僚友吗 , 为什么不回头而前行也?”可见朱棣对杨荣表现的满意 。

明代太师杨荣的故事 杨荣是好官还是奸臣?

文章插图
明宣宗朱瞻基登基之时 , 在仁宗时期就不符官至的汉王朱高煦发动叛乱 。朱高煦是仁宗朱高炽的弟弟 , 早些年因为跟随朱棣征战而备受朱棣赞扬 。甚至让朱棣曾经有过 , 立朱高煦为太子的打算 。只不过后来 , 因为朝中大臣的阻止 , 最终还是立了长子朱高炽为太子 。
眼见着自己有登顶高位的希望 , 朱高煦自然不可能放弃 。当初朱高炽登基之时 , 因为名正言顺 , 而且有大臣开路 , 所以朱高煦没有篡位的机会 。现在朱高炽身死 , 朱瞻基继位 , 朱高煦便仗着朱瞻基年轻 , 就起了心思 。
朱高煦谋反的消息传来 , 朱瞻基一时有些慌乱 , 不知该如何处置 。于是拿着这件事情询问杨荣 , 杨荣思考一番 , 建议朱瞻基先下手为强 。既然已经明确肯定朱高煦要反 , 不如趁着汉王一党还没有准备完全的时候抢先进攻 , 这样有很大的把握顺利解决此事 。
朱瞻基采用了杨荣的意见 , 抢先出兵 , 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攻下乐安 , 朱高煦被迫投降 , 叛乱很快被平定 。
朱棣去世之时 , 正是他第五次北征的回军路上 。皇帝在京城之外去世 , 对整个国家政局的影响不可谓不大 。而且当时虽然朱高炽是朱棣名正言顺册封的太子 , 但是汉王朱高煦却仗着朱棣的宠爱 , 对皇帝的位置虎视眈眈 。所以这个情况如果处理的不好的话 , 肯定会引发一场政变 , 乃至于国家局势不稳 。
面对如此紧急的局势 , 杨荣和其他大臣共商应对之策 , 最终拍板决定 , 隐瞒朱棣去世的消息 。他们命工部官搜取军中所有锡器 , 销熔后打造成一只圆桶 , 将遗体装置桶内 , 再密封桶口 , 而将承造的工匠杀之灭口 。同时也命光禄官每天三餐照常进膳 。军纪号令更加严明 , 直到入境 , 竟无人察觉朱棣已驾崩 。回到京城之后 , 顺利辅佐太子朱高炽登基 。
有人认为 , 杨荣等人将朱棣放在圆桶中密封带回京城 , 让朱棣死后如此凄惨 , 实在不是一个忠良的大臣 。这个观点明显是错误的 , 对于一个皇帝如何并不是当官最重要的平判标准 。事实上 , 从天下百姓来看 , 能否对天下做贡献 , 才使平判一个官员优劣的标准 。
【明代太师杨荣的故事 杨荣是好官还是奸臣?】杨荣等人处理朱棣去世一事 , 虽然看似对不上旧主 , 但是却稳定了政局 , 使得新帝能顺利登基 , 保证了天下正统 , 绝对算的上是一位机敏的好官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