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鞅变法的历史先决条件 铁器牛耕的大规模推行
春秋战国时期 , 铁器牛耕得到推广 , 生产力水平往前进一步发展 , 荒地开垦的数量前所未有地增多 , 与井田制产生了一定程度的冲突 。井田制规定土地是国有土地 , 耕种的土地是分封来的 。而且由于生产力水平低下 , 分封的土地尚且耕种不过来 , 无暇顾及其他荒地 。但是随着铁器牛耕的普及 , 人们生产效率大幅度提高 , 干完分内的这块土地之外 , 看着其他富饶的荒地 , 萌生了一个大胆的想法:不种白不种 , 种了不白种 。这些荒地可不是天子分封的 , 不归国家所有 , 我自己种了就是我自己的地 , 还不用交税 。于是乎 , 大伙儿挥起锄头 , 多快好省地干起私活来 。
这样一来 , 私田开垦越来越多 , 国家分封的土地就逐渐荒芜了 , 结果大家都这么干就影响到了国家的收入 。所谓道高一尺 , 魔高一丈 , 国家一想既然大家都这样的话 , 索性无论公田、私田 , 一概按照规定交税 。等于就是变相地承认了土地的私有状态 。
土地所有制就这样由国有制向私有制进行了转变 。同时为了适应这样的转变 , 各国纷纷相继变法 , 如春秋时期 , 齐国管仲的相地而衰征 , 鲁国的初税亩 。然后到了战国时期 , 李悝在魏国 , 吴起在楚国 , 商鞅在秦国 , 三家相继变法 , 新的制度确立 。但是 , 李悝在魏国的变法和吴起在楚国的变法均告失败 , 尤其是吴起在楚国的变法失败得最惨 。支持吴起变法的楚王一死 , 当时的守旧派贵族们就要干掉吴起 。最后逼得吴起趴在楚王的尸体上 , 以楚王的尸体做掩护 , 威胁贵族们 , 谁要是刺杀他的话就必然会犯下冒犯王尸的大忌 。但是这帮贵族太恨吴起了 , 以至于视威胁为无物 , 不由分说就把吴起给射死了 , 楚王的尸体也给射成了刺猬 。这对于楚国而言 , 失去了一次走向强大的机会 。
城门立木推新法
【商鞅变法的历史先决条件 铁器牛耕的大规模推行】三个改革家里唯一成功的是商鞅 , 正是他的改革措施最终促使秦国走向了强盛 。有个成语叫徒木立信 , 说的就是商鞅变法成功的原因之一 。当时商鞅为了让百姓信服听从自己的新法 , 在城南门立了一根木头 , 贴告示说谁把木头扛到北门就赏五十金 。还真有人出来扛了 , 轻轻松松拿到了五十金 。商鞅并不是拿五十金来教导各位天上可以掉馅饼 , 而是为了建立自己在百姓心中的信誉 。于是秦孝公时 , 商鞅变法顺利实施 。
具体措施如下:
第一 , 令民为什伍 , 实行连坐法 。把老百姓给组织了起来 。十家一什 , 五家一伍 , 一家犯罪 , 五家十家都受到牵连 , 这就叫做连坐 。比如隔壁家的小三吸毒 , 你知情不报 , 被发现后一样办了你 , 可见当时对老百姓控制的有多严厉 。
第二 , 重农抑商 , 奖励耕织 。中国古代人分四等 , 士农工商 , 商居四民之末 。当时重农抑商 , 奖励耕织的关键原因还是生产力水平太低了 。有道是“一夫不耕 , 或受之饥;一女不织 , 或受之寒” 。农者 , 天下之大本也 , 黄金珠玉 , 饥不可食 , 寒不可衣 。不像我们今天中国多少夫不耕 , 多少女不织 , 也不会有人受饥受寒 , 当时可没有袁隆平这些人 , 如果老百姓弃农经商的话 , 国家就完了 。所以一开始搞重农抑商是跟当时生产力水平是相适应的 , 政策上必须得重农 。另一个原因就是当时的商品主要是奢侈品 , 与百姓的生活无关 , 要来也没用 , 搜罗一打翡翠玛瑙都不一定能换几串麻辣烫 。直到中唐以后 , 民生用品才逐渐多起来 , 但再往后 , 比如到了清朝 , 随着国家经济水平的发展 , 还采取重农抑商的政策 , 那就阻碍经济的发展了 。
第三 , 奖励军功 , 按功受爵 。高官授爵在此之前是世袭世禄制 , 生下来就有俸禄 , 从商鞅变法开始改变了这种情况 , 奖励军功 , 按功受爵 。秦国把爵分了二十等 , 其中最高的关内侯是第二十级 , 第一级到第八级是民爵 。这一级别的晋升就靠战场上立功 。砍敌人脑袋一个 , 爵位上升一级 , 所以敌人的脑袋就叫首级 。秦国的这种激励制度使得秦军在战场上非常的骁勇善战 , 割头不倦 , 一般被人称做虎狼之师就是这个原因 。
推荐阅读
- 冬至的传统风俗有哪些 细数这些最传统的习俗
- 三国时期两位最淫艳的女人 一生都在玩弄男人
- 秦始皇为何不停开疆拓土的原因 只因自卑作祟
- 《红楼梦》为什么宣扬“同日生的就是夫妻”?
- 耶律大石是怎么样的人?历史如何评价耶律大石
- 薛宝钗住所在哪里 薛宝钗最后怎么死的
- 佛教的“卍”与纳粹标志“卐”之间有何关系?
- 孔子的工资都干什么用了?
- 华夏始祖黄帝的故事
- 十月革命爆发的原因 十月革命的影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