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则天称帝路上的六次惊天谋杀案 武则天登位内幕( 三 )


这么一个能干、又受大臣拥戴的儿子一旦即位 , 武则天必然要坐冷板凳 。更不能让她容忍的是 , 李弘还多次与她顶牛 。譬如咸亨二年(671) , 李弘发现宫中幽闭着他的两个同父异母的姐姐义阳、宣城公主 , 即萧淑妃所生的两个女儿 , 已是三十多岁的老姑娘了还为出嫁 。李弘动了恻隐之心 , 奏请父皇恩准她们出嫁 , 武则天非常气愤 , 马上把两位公主许配给了卫士 。另外一件事是太子选妃未能如愿 。原来 , 太子妃初选的是司卫少卿杨思俭的女儿 , 望族出身 , 书、香门第 , 又有殊色 。可是 , 就在定下婚期后 , 姑娘竟被武则天外甥、韩国夫人子贺兰敏之“逼而淫焉” , 婚事被荒暴地破坏了 。这就造成李弘同母后娘家人的宿怨 , 李弘对抗武氏家族 , 武则天当然不会容忍 , 她开始了自己帝王道路上的第五次谋杀 。公元675年 , 李弘与父母同赴合璧宫时突然死亡 , 时人多认为是武后毒杀他 。高宗悲痛万分 , 将他谥为“孝敬皇帝” , 葬于恭陵 , 而且使用皇帝之礼举办后事 。
李弘死后 , 弟弟李贤继任太子位 。他的出生日期则明确记载为永徽五年十二月 , 当时还是昭仪的武则天随高宗谒太宗的昭陵途中突然小产 , 因其未足月而生 , 所以对这个儿子特别冷酷 。李贤自幼“容止端雅” , 小小年纪就已读了《尚书》、《礼记》、《论语》等 , 过目不忘 。曾受封为雍王 , 高宗对李贤也十分爱宠 。李贤聪明好学 , 处事果断 , 在士人中有一定声望 。他组织一批名儒注释《后汉书》 , 尽管得到父皇的褒奖 , 但也引起母后的猜疑 , 因为《后汉书》载有后汉大权落入皇后和外戚之手的史事 , 带有讥讽时政之嫌 。两年后 , 高宗下诏改元为调露 , 与武则天巡幸东都洛阳 , 命李贤监国 。监国期间 , 李贤处事明审 , 颇得朝中大臣拥戴 。
儿子越能干 , 将来就越难以控制 , 对自己的帝业威胁也就越大 , 这是武则天无法接受的 。加上她的宠臣明崇俨多次挑拨 , 武则天逐渐萌发了废掉李贤的念头 。她屡次下书训诫儿子 , 并让人撰写了《少阳政范》和《孝子传》二书供李贤研习忠孝之道 , 还“数作书以责让贤” 。书中暗寓训斥的意思 。李贤天生聪明 , 当然看出了其中的奥妙 , 是母子间的矛盾越来越大 。明崇俨在路上被强盗所杀 , 武则天怀疑由李贤主使 , 大索盗犯 , 数月没有结果 。李贤对母后的做法心怀失望 , 于是有些自暴自弃 。他开始狎昵女色 , 放浪恣行 。武则天召李贤至洛阳 , 派遣薛元超、裴炎、高智周三人去东宫搜查 , 三人竟在东宫查得皂甲数百具 , 又诱令赵道生讦告太子 , 硬把明崇俨被杀之案加在李贤身上 。武则天遂提出大义灭亲四字 , 打算把李贤置诸死地 。高宗代子求情 , 将废李贤为庶人 , 幽锢一室 , 不久又流徙距京师两千三百里的巴州 。
然而已经没有翻身之力的李贤还是不让武则天放心 , 因为他曾经写过一首《黄台瓜词》:“种瓜黄台下 , 瓜熟子离离 , 一摘使瓜好 , 再摘使瓜稀 , 三摘犹为可 , 四摘抱蔓归 。”这首诗与曹植的七步诗有异曲同工之妙 , 暗示母亲对亲生骨肉的冷酷 , 在当地流传颇广 。也许是杀人沙惯了 , 抑或李贤的能力和影响力太有威胁了 , 武则天决定第六次实施谋杀 , 铲除一切敢于冒头的威胁 。于是她让邱神绩驰赴巴州 , 逼令李贤自杀 。然后佯贬邱神绩为叠州刺史 , 过了一段时间事情渐渐平息 , 又召邱神绩为金吾将军 , 宫廷里才慢慢得知武则天杀李贤的事 。
李贤死后 , 她和高宗的另外两个儿子水平皆属一般 , 而且一个怕老婆 , 另一个胆小懦弱 , 再也不能成为武则天帝业道路上的绊脚石 。至此 , 经过数十年如一日的“顺我者昌 , 逆我者亡”的六亲不认政策 , 武则天终于掌握改朝换代所需要的全部本钱 , 一个女皇帝的出现只是时间问题了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