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正确的隋唐十八条好汉排行榜 谁是第一条好汉?( 五 )
第八条:靠山王杨林 。兵器一对水火囚龙棒,重300斤 。扬州城外死在罗成回马枪下 。
杨林:隋唐第八条好汉,隋文帝杨坚的弟弟(一说叔叔),“兴隋九老”之一,为隋王朝的建立与统一立下了汗马功劳,被封为靠山王 。杨林武艺高强,手持一对囚龙棒,名列隋唐第八条好汉 。后在隋王朝统治频临瓦解之际,杨林设计做最后殊死一搏,事败,被罗成回马枪刺死
历史原型:名杨爽,隋文帝杨坚异母弟,受封卫王 。自幼被杨坚之妻独孤氏收养,因此倍受文帝宠爱 。隋唐第8条好汉,炀帝杨广的叔公,大隋军委主席,“逢州杀州,逢府夺府,所到之处,势如破竹”,为隋朝的建立立下了不可或缺的汗马功劳 。曾三次率隋军北伐,大败突厥沙钵略可汗,威震塞北 。杨爽仪容俊美,举止有度,名声甚好 。
文帝开皇七年(587年),杨爽病,文帝派巫师为其驱鬼,不料鬼没赶走,巫师倒被吓死,当夜杨爽病死,年二十五 。
在“反王夺魁大会”之后劫击出逃的各路反王,结果死于罗成的回马枪下——“杨林闻报大怒,把囚龙棒一架,匹马冲上前来,把棒一举 。罗成挺枪相迎 。两下交战未及三合,罗成回马便走 。杨林拍马赶到,罗成翻身跳下马来,把枪一举 。杨林把囚龙棒往下一按,不上不下,一枪正中咽喉,杨林跌下马来 。罗成拔剑砍下,割了首级 。”
就其个人武艺来说,十三杰中排名第八,掌中一对水火囚龙棒,驰骋沙场数十载 。为了维护大隋朝的安危,靠山王当然要领兵带将前去镇压 。从对付瓦岗寨的一字长蛇阵到对付十八路反王的铜旗阵,作为主帅杨林身先士卒,费尽心机,与义军斗智斗勇,可见其忠心耿耿 。现代史学界已经对曾国藩重新评价,不再只把他看成残杀太平军的刽子手,对杨林也该如此,“屡败屡战”的精神本就宝贵,而论其初衷对于他本人来说也无可厚非,隋朝本就是他开的,自己不保谁保 。对于英雄人才,杨林甚是爱惜,手下十二驾太保就可见他对人真诚,送李元霸宝马“千里一盏灯”,送秦琼盔甲宝剑长枪都是例子 。
尤其对于秦琼,他是爱惜有加,一见面就认作义子干儿,还把珍藏的秦彝的盔甲兵刃相赠,这件事情与其说是巧合,不如说是一种必然,正是由于杨林爱才,才会保留敌将秦彝的遗物,才会后来传到儿子秦琼的手上 。即使后来杨林和秦琼翻脸后,仍三追宝马以求良将文才武功;秦琼自己也承认他是个正人君子,杨广作恶非他之错,而父亲的战死乃是各为其主,对杨林没有个人仇恨,并劝其归隐山林,由此可见靠山王对人以诚相待 。可杨广再做恶也还是皇侄,杨林还得保,哪怕境况险恶,哪怕自己年老多病,他还是得竭尽全力地与义军和反王周旋 。即使到了最后时刻,大厦已倾,他还是要用金镶玉玺作诱饵,孤注一掷,与敌人作最后的拼搏,这种精神也换来了各路英雄的尊敬,铜旗阵里相见,仍尊称一声“王驾千岁,别来无恙” 。只可惜最后人力不可抗天,大势已去,靠山王兵败如山倒,被罗成逼得无法,只得拔剑自刎 。即使到最后,秦琼也觉得老王对他一直不薄,下不去手,可见杨林作为个人英雄,作为武艺智谋俱佳的大将,一直是尽忠尽义,无可厚非的 。另外,在杨林自刎之前曾提醒秦琼说,当时的瓦岗寨之主西魏王李密胸无大志,建议秦琼拿金镶玉玺投奔李渊,秦琼没有听取这个建议,结果后来李密果然做出了“玉玺换萧妃”、“瓦岗散将”等事,而秦琼最终也的确投奔了李唐,成为大唐的开国功臣,可见当时杨林对于隋唐政局了如指掌,明知隋朝无力回天却还保持着自己的一份忠贞,也增加了小说中这个人物的悲情英雄气度 。
第九条:花刀大帅魏文通 。兵器青龙刀 。攻打瓦岗寨时被王伯当射死 。
魏文通是《隋唐演义转》、《大隋唐》、《兴唐传》等评书中的衍生的人物,号称隋唐第九条好汉 。魏文通为隋朝潼关元帅,人称“花刀帅”、“九省花刀将” 。魏文通是靠山王杨林最喜爱的三员大将之一,他身长八尺,生得紫面长髯,风凛凛,相貌堂堂 。另外相貌与三国关羽相似,又号称赛关爷 。
魏文通为人圆滑,擅长拍马屁,并不在意隋炀帝的残暴,仍然为暴君杨广效命 。自称生平只为隋炀帝、靠山王杨林、越王杨素下跪 。秦琼从靠山王的手中逃脱,杨林派魏文通捉拿,秦琼为了成功逃脱,曾九战魏文通,才得以脱逃 。可见魏文通武功之高强 。
魏文通之死
在英雄会上,魏文通砍坏齐国远的假锤、李如圭的假枪,破掉王伯当的绝枪,险些中了谢映登的箭,被侯君集和尚怀忠戏耍,最后被丁天庆和盛彦师在水中活擒 。魏文通为杨林献上“一字长蛇阵”的计策,遭遇花枪将罗成,最终被罗成用绝招“梅花七蕊”挑出肝肠,落马身亡 。
推荐阅读
- 冬至的传统风俗有哪些 细数这些最传统的习俗
- 三国时期两位最淫艳的女人 一生都在玩弄男人
- 秦始皇为何不停开疆拓土的原因 只因自卑作祟
- 《红楼梦》为什么宣扬“同日生的就是夫妻”?
- 耶律大石是怎么样的人?历史如何评价耶律大石
- 薛宝钗住所在哪里 薛宝钗最后怎么死的
- 佛教的“卍”与纳粹标志“卐”之间有何关系?
- 孔子的工资都干什么用了?
- 华夏始祖黄帝的故事
- 十月革命爆发的原因 十月革命的影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