隋炀帝杨广墓地之谜 遗骸仅剩两颗牙齿
墓内保存有部分人骨遗骸 , 经南京大学体质人类学专家鉴定为大约56岁、身高约1.5米的女性遗骸 。根据墓葬形制、墓内出土高等级随葬品和对人骨遗骸的鉴定 , 结合文献记载 , 判明墓主人是萧皇后 。
2013年11月16日下午在江苏扬州召开的隋炀帝墓考古发掘成果新闻发布会获悉 , 此前在该市发现的疑似隋炀帝陵经过考古发掘论证 , 确认为隋炀帝杨广与萧皇后最后埋葬之地 。墓葬中不仅出土大量随葬品 , 还发现了两颗男性牙齿和女性人骨遗骸 。
2013年3月 , 在扬州市西湖镇司徒村曹庄一房地产建设项目中发现两座砖室墓 , 墓志清楚写着“故帝墓”等字样 。考古专家推测 , 该墓志表明墓主为隋炀帝杨广 。但该市已有一处公布为省级文保单位隋炀帝陵 , 是由清嘉庆年间大学士阮元经考证并出资修复的 。
隋炀帝仅余两颗牙齿
16日上午 , 国家文物局和中国考古学会在扬州组织召开扬州曹庄隋唐墓葬考古发掘成果论证会 , 中国考古界权威专家黄景略、徐光翼、王巍等10余专家一致确认 , 扬州曹庄隋唐墓葬为隋炀帝墓 , 是隋炀帝杨广与萧皇后最后的埋葬之地 。
据介绍 , 截至目前 , 联合考古队完成勘探面积109000平方米 。其中一号墓为方形砖室墓 , 由主墓室、东西耳室、甬道、墓道五部分组成 。墓葬通长24.48米 , 东西连耳室宽8.22米 , 残高2.76米 。墓室用砖与隋代江都宫城用砖一致 。
除墓志外 , 墓中还出土了玉器、铜器、陶器、漆器等珍贵文物100余件(套) 。其中一套蹀躞金玉带 , 不仅是目前国内出土的唯一一套最完整的十三环蹀躞带 , 也是古代带具系统最高等级的实物 。四件铜铺首通体鎏金 , 兽面直径26厘米 , 与唐大明宫遗址出土的铜铺首大小相近 。墓内两颗牙齿鉴定为50岁左右的男性个体 。根据出土的“故帝墓”、十三环蹀躞金玉带、鎏金铜铺首及大量文官俑、武士俑、骑马俑等高规格随葬品 , 结合文献的记载 , 确认一号墓主人是隋炀帝杨广 。
萧皇后遗骸约1.5米
二号墓为腰鼓形砖室墓 , 由主墓室、东西耳室、甬道、墓道五部分组成 。出土玉器、铜器、铁器、陶瓷器、木漆器等200余件(套) 。其中玉器有白玉璋1件 , 质地莹润;铜器有编钟、编磬、铜灯、铜豆等 , 成套的编钟16件、编磬20件 , 是迄今为止国内唯一出土的隋唐时期的编钟编磬实物 , 填补了中国音乐考古史上的一项空白 。墓内保存有部分人骨遗骸 , 经南京大学体质人类学专家鉴定为大约56岁、身高约1.5米的女性遗骸 。根据墓葬形制、墓内出土高等级随葬品和对人骨遗骸的鉴定 , 结合文献记载 , 判明墓主人是萧皇后 。
一般来说 , 皇帝死后下葬的陵寝被称作“帝陵” 。此次专家却罕见地使用了“帝墓”这个称号 。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研究员刘庆柱说:“最重要的原因是 , 隋炀帝在下葬的时候身份已不是帝王 , 政治上失去了皇帝的地位 。尽管唐朝在下葬时仍然按照帝王的规制 , 出土的随葬品跟大明宫也是一样的规格 , 但严格意义上 , 仍然只能称作帝墓而不是帝陵 。”
笔者在考古现场看到 , 这位生前据称好大喜功的帝王 , 死后所安葬的主墓室仅有6米多长 , 8米多宽 , 仅从规模上看确实十分寒酸 。
考古专家分析 , 这种“寒酸感”与其死因和多次迁移有关 。毕竟从公元618年被宇文化及缢死后草草下葬 , 历经多次迁移 , 直到公元648年才最终与病死的萧皇后合葬 。但从考古意义上来说 , 其发掘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 是2013年重大考古成果 。在西湖镇考古发现之前 , 扬州已经有一座隋炀帝陵 , 位于邗江区槐泗镇槐二村 , 是清代嘉庆年间的大学士阮元捐建 。
一位考古专家表示 , 阮元所采用的考证方法与现代考古技术显然不可比 , 他只是考察了地形地貌 , 结合当地的传说 , 就认定那里是隋炀帝陵 。现代的考古发掘是重实证的 , 显然后者的结论更加科学 。此前一些考古专家也曾对槐泗镇槐二村的隋炀帝陵持怀疑态度 , 并一直在探寻隋炀帝葬身的确切地点 。
推荐阅读
- 隋炀帝因遗惠后世的“大手笔”落下了千古骂名?
- 隋炀帝是如何被政绩工程拖垮的 下足血本坑苦百姓
- 萧后并未“一女嫁五帝” 曾写赋委婉规劝隋炀帝
- 杨广在父亲病榻前 竟逼奸母妃宣华夫人
- 荒淫隋炀帝也带绿帽 萧皇后搞外遇
- 隋炀帝萧后为扬州隋唐墓主 女性遗骸身高1.5米
- 揭秘隋炀帝杨广真的是弑父夺位的吗?
- 揭秘古人选择墓地的考虑因素主要包括哪些方面
- 杨素是怎样帮助隋炀帝杨广夺得帝位的?
- 杨广的皇后是谁?隋炀帝皇后萧氏活了多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