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主持太平天国大局 但地位为何低于陈玉成?
【他主持太平天国大局 但地位为何低于陈玉成?】天平天国运动中涌现出一些名垂青史的历史人物 , 李秀成和陈玉成便是 。两人早年参加太平军 , 作战机智勇敢 , 都是从普通士兵晋升为青年将领 。天京变乱后 , 为了挽救天平天国危急形势 , 李秀成和陈玉成被洪秀全提拔为王 , 李秀成被封为“万古忠义”的忠王 , 他和陈玉成在太平天国后期衰弱的形势下 , 在军事上连连获胜 , 中兴了天平天国 , 两人也成为天平天国后期的顶梁柱 。
然而在历史上李秀成比陈玉成的历史地位如何?因为名字一般靠其后 , 就感觉似乎要低 。那就先看看陈玉成 , 这位太平天国著名的军事家、统帅 。他14岁随叔父参加金田起义 。因功升殿右三十检点 , 统陆军后十三军和水营前四军 , 转战湖北﹑安徽等地 。他治军严整 , 骁勇富谋略 , 善筑垒围攻 。当太平军在江北战场捷报频传的时候 , 曾国藩趁机进犯安庆 , 又围困安徽重镇三河 , 形势十分紧张 。陈玉成闻讯后 , 一面启奏天王调李秀成同去救援 , 一面率训星夜驰援三河 。陈玉成采取迂回包抄的战术 , 率军到达庐江县西之白石山、金牛镇以切断湘军退路 , 李秀成也赶来在白石山屯兵为后援 , 集优势兵力 , 使湘军陷入四面被围的境地 , 曾国藩准备先发制人 , 突然袭击陈玉成的营盘 , 冲过金牛镇压 。陈玉成在李秀成配合下 , 三河守将也从城中冲出 , 三路兵马 , 一鼓作气 , 攻破敌军营盘 , 全歼清军六千多人 , 曾国藩大伤元气 。此役的胜利 , 在太平天国革命史上具有重大意义 , 鼓舞了士气 , 稳定了局势 , 太平军从此转为主动 。随后几战 , 更加使陈玉成成为太平天国后期威名显赫的将领 。1859年夏 , 年仅二十三岁的陈玉成被封为英王 。
再说说李秀成 , 其实个人认为其作用甚至不亚于早期更重要的一些将领 。他1857年就被升为了副掌率 , 提兵符令 , 进入领导核心 。但洪秀全不肯信外臣 , 而专信同姓 。李秀成性格直率 , 斗胆劝告洪秀全 , 要“择才而用 , 定制恤民 , 申严法令 , 肃正朝纲 , 明正赏罚…… 。”李秀成的犯颜直谏 , 惹恼了洪秀全 , 将李秀成一度罢官 , 后来才不得不恢复李秀成的职务 , 在封王时为牵制或打压 , 有意或无意地将其陈后 。李秀成占领苏常地区后 , 率军直指上海 。盘踞在上海的英法勾结地方官绅 , 出资雇用洋枪队 , 抵抗太平军的进攻 。李秀成在青浦一战大破洋枪队 , 打死“常胜军”头子华尔 。但是洪秀全命他执行“进北攻南”的计划 , 希图把战火能上能下和敌人后方 , 伺机消灭湘军以解京围 。洪秀全此举使李秀成损兵折将 , 锐气大伤 。李秀成向洪秀全提出:“京城不能守 , 曾帅兵困甚严 , 濠深垒固 , 内少粮草 , 外救不来 , 让城别走“的建议 。又说:“不如舍天京 , 尽弃苏浙两省地 , 御驾亲征 , 直趋北方 , 据齐、豫、秦、晋上游之势以控东南 。其地为妖兵水师所不能至 , 洋鬼势力所不能及 , 然后中原可图 , 天下可定也 。”但洪秀全断然拒绝了这一正确建议 。
不久 , 李秀成攻下武昌县 , 逼近武汉 。因得知陈玉成部在集贤关等处作战失利 , 他径自撤军 , 退出湖北 。由于李秀成对西征的消极态度 , 因而造成了会剿失约 , 武汉会师的计划落空 。在安庆形势十分紧张 , 太平军广大战士艰苦的进行浴血奋战的危急关头 , 李秀成又率军从安庆附近撤回江浙 , 而不回军去协力援救 。他这种不顾大局的行动 , 引起太平天国将领们的不满和指责 。后来安庆的失陷 , 李秀成应负一定责任 。1864年洪秀全病逝 , 十六岁的幼主洪天贵福即位 。7月 , 湘军挖地道用火药炸塌城墙 , 冲入城内 。太平军一万多人与敌人展开肉搏战 , 一部分战死 , 其余在混乱中突围 。李秀成将他的马让与洪秀全之子幼天王 , 掩护其突围 , 结果他自己因“马不能行” , 在天京城外东南的方山被清军擒获 。他在清囚笼中写了数万言的自供状 , 提出“收齐章程” , 向曾国藩乞降 。但是 , 他的变节并没有换取一死 。
推荐阅读
- 一介汉将 大元皇帝忽必烈竟管他叫“大哥”?
- 李白真死于自己的水中捞月吗?他是怎么死的
- 杨大眼是怎么死的 杨大眼是被他儿子所杀?
- 中国古代著名男宠 后宫美女在他面前黯然失色
- 明宣宗朱瞻基皇位之路非常顺利他为何能创仁宣之治
- 李鸿章孽报应在子孙身上吗?他曾孙竟这样悲惨
- 为何秦始皇指定扶苏继位却又将他派去面对匈奴
- 日本人最想盗挖的中国帝王陵 竟然是他?
- 哭笑不得!他竟敢和乾隆皇帝争称号
- 为了逃命减轻车重 他把儿子女儿推下马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