益胃膏的作用功效、组成成分与现代应用

【历史来源】研制方 。
【药物组成】
蒲公英白芍红藤甘草乌药陈皮木香
【功能】和胃缓急,理气止痛 。
【作用功效】胃及十二指肠溃疡,慢性胃炎 。
【剂型规格】膏滋剂,每15克相当于原药材31克 。
用法用量温开水冲服,一次15克,早、晚各一次 。
【现代应用】本品在浙江省中医药研究所门诊部、杭州市第一人民医院等7个单位,用益胃膏对溃汤病及慢性胃炎进行临床治疗研究,部分病例与西药硫糖铝片作对照 。治疗结果,对胃、十二指肠溃疡病120例疗效观察,全部病例治疗前后均作纤维胃镜检查,并根据胃镜复查结果及临床症状变化作全面疗效评定,结果治愈率为69.16%,总有效率为81.66% 。对48例症状疗效观察,结果临床症状总有效率为95.83% 。对132例慢性胃炎的疗效观察,治疗结果多数病人的临床症状有明显好转,对83例曾作胃镜复查,多数病例局部炎症也有不同程度好转,总有效率为90.91% 。本品与硫糖铝片分组治疗胃及十二指肠溃疡病的疗效观察,采用随机抽样的方法,对54例分成2组,分别用上述药物予以对照观察,治疗结果,硫糖铝片组28例治愈15例,治愈率53.57%;益胃膏26例,治愈15例,治愈率为57.69%,2组疗效无显著差异 。
【基础研究】本品系在张仲景的“芍药甘草汤”的基础上加理气、健胃药而组成 。白芍含芍药甙,具有抗炎作用,抑制大鼠的胃液分泌,能使胃及子宫平滑肌的张力下降和运动抑制;甘草中甘草甜素能明显减少幽门阻断导致的溃疡发生率,甘草煎剂对兔的离体肠管呈抑制作用 。陈皮、广木香、乌药有理气和胃的功效;蒲公英、红藤具有清热解毒功效,抗菌谱较广 。诸药合用,对治疗胃、十二指肠溃疡有良效 。
药理学研究,益胃膏有很明显阻止幽门结扎性溃疡形成的作用,能明显抑制胃液和胃酸的分泌,从而显著地减少了总酸的排出量,防止胃溃疡的形成 。本品还具有一定的抗胆碱、抗组织胺及拟阿托品样作用,从而减轻了平滑肌过度紧张的状态 。益胃膏不仅能使离体的胃平滑肌张力降低、收缩幅度减小和频率减慢,而且从给药组在体胃的容积显著大于对照组,这也表明本品能使在体胃肌张度降低,因此可减轻因胃肠过度蠕动而引起的腹痛 。本品对慢性实验性溃疡疗效不显著.
实验表明蒲公英对大鼠胃酸酸度和胃液量均有不同程度的抑制作用 。对组胺、氨甲酰胆碱、五肽胃泌素刺激引起的大鼠胃酸分泌均有显著的抑制作用 。
芍药甙对幽门结扎法,阿司匹林法形成的动物实验性溃疡模型的影响,实验结果提示芍药甙对急性实验性溃疡模型有保护作用 。
白芍总甙的镇痛作用,白芍总甙呈剂量依赖性抑制小鼠扭体、嘶叫、热板反应,还可分别加强吗啡、可乐定抑制小鼠扭体作用,但纳洛酮不影响白芍总甙的镇痛作用,白芍总甙亦不影响低频场刺激的豚鼠回肠纵肌收缩 。提示:白芍总甙有镇痛作用可能不是由于兴奋阿片受体所致 。
甘草黄酮抗溃疡组分(FE1的药效学研究结果表明,幽门结扎法,阿司匹林法,水浸应激法均属急性溃疡,其形成机制各不相同,但FE1oo各组对其溃疡都有较强的抑制作用, 特别是对幽门结扎溃疡FEi oo表现出强烈的抑制溃疡形成作用, 高剂量对其溃疡抑制率为100%,低剂量抑制率也在80%以上 。乙酸溃疡系慢性实验,与人类的胃溃疡较相似,为治疗型动物模型,其溃疡发生程度直接与乙酸注射量有关,仅用低剂量,虽然抑制率较低,但与对照组相比无胃穿孔现象,溃疡面积明显缩小,与对照组比较有显著差异 。研究结果表明,甘草黄酮组分(FE1对胃液分泌量,胃液PH,胃液游离酸,胃液总酸度都明显的抑制作用 。对四种大鼠胃溃疡模型均有显著的抑制作用及治疗作用 。
木香解痉作用,云木香生物碱部分对组织胺引起的豚鼠支气管及小肠平滑肌的痉挛有明显的解痉作用 。从木香根油中分离出来的某些内酯及去内酯油亦解除平滑肌痉挛,解肌属向肌性 。云木香水煎剂在试管内对副伤寒甲有轻微抑制作用1 。
【益胃膏的作用功效、组成成分与现代应用】毒性研究,小鼠口服本品浸膏,在每公斤体重折合生药量在17.5克和35克情况下,未见任何急性毒副反应 。LD50无法测得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