乾隆皇帝是十全武功还是清朝衰落的第一责任人?( 二 )
但随着时间的推进,人们特别是官员们有了更好地应对方法 。最终,乾隆想出了一个好的办法:既然祖宗定下了低工资的政策,我也没办法,那好吧,我就在工资之外给你们发奖金吧,由此“养廉银”登上了历史舞台 。
然而,养廉银也无法阻挡腐败的蔓延,反而更增加了贪欲 。对此,乾隆采用的方式是杀、威棒 。杀就是杀贪官、杀异端思维也就是施行文字狱 。我们先说文字狱,乾隆是为了给后代塑造一种忠于清朝的思想氛围(他认为后世君主肯定没有他有智慧有手段),巩固清朝的统治 。从实质上看,乾隆的所作所为和朱元璋并无太大区别,朱元璋等人是从肉体上消灭可能的未来威胁,但他仅限于他的那一代人而已;乾隆则是要从精神上、肉体上消灭可能的未来威胁,他的目标是永远 。
再说说杀贪官的问题 。以前的印象中,乾隆皇帝对于贪腐问题比较不重视,在其任内出现了和珅这一大贪官(不仅仅是和珅,还有李侍尧等多位大贪官也受到了袒护) 。然而,我们却忽视了和珅之前40余年,乾隆杀的一二品大员有多少,杀的贪官又有多少 。可以说,乾隆朝是整个清朝惩处贪官力度最强的一朝,乾隆任期内达四五十人,仅杀的、吓死的一二品高官案件就不下20起,一次惩处一二百名官员的案例就有三起以上 。
乾隆时期,是清代贪污案件最多、涉案官职最高、犯罪数额最大的时期 。以乾隆四十五为界,前四十四年发生十七起一二品官员贪腐案件,后十五年发生十二起贪腐案件 。而且都是集团作案,例如案例中我们讲到的乾隆四十六年甘肃冒赈案 。从总督到县丞共有120多人 。被杀者56人,一二品官员的总督、巡抚、布政使各一人;知府、道员三四品官五人;同知、知州、通判等五六品官十人;知县县丞等正副七品官三十八人 。其余七十多人则被判处流放、抄家 。
面对贪腐,乾隆采用了四种方式予以应对:
第一:完善养廉银制度 。
第二:加强惩贪力度,贪污一千两以上者死刑 。
第三:停止雍正朝指定的死缓犯人可以捐赎的制度 。
第四:新增了侵贪罪,明确父死子赔为制度 。
第五:禁止上级索要下级钱财,接受土特产 。
第六:严禁官员设立管家门人,拒绝接受红包、索要门包 。
由此,乾隆时期,二品以上大员被斩绞、勒令自尽者达27人 。那乾隆后期为什么变了呢?问题就在于满汉问题上 。封建统治者唯一的管理模式就是金字塔形式,皇帝直接或间接控制住各地的督抚藩臬,然后由他们控制省市县的政权格局,最终,由各地乡绅利用各种乡约控制住广大的最基层的百姓 。
因此,长期与其交流的就是这些督抚藩臬,时间长了,自然对于他们心生袒护 。而且,再加上和珅本身的能力,乾隆对其极为喜爱,毕竟纯正的满人中好不容易出来一个政治人才,乾隆自然要袒护 。同样,康熙朝对噶礼的袒护也是如此 。
乾隆四十年(1775年)之前,对于贪污问题也极为重视、处罚也较为严厉 。但乾隆审案的不公却非常严重,例如李侍尧贪污受贿三万一千多两,金六百两 。但他却以“李侍尧一生之功罪,原属众所共知,诸臣中既有仍请从宽者,则罪疑惟轻,联亦不肯为已甚之事”为由,将死刑改判了死缓 。这一“缓”就出问题了,经过捐钱赎罪等正规方式,以戴罪立功的形式逐渐再次成为封疆大吏 。
而同期的广州将军秦璜,贪污受贿不到二百两,却也判了死缓 。秦璜之所以被重判,乃是乾隆认为秦潢有违礼制,妨碍了以“礼”规范吏治、民风进而维护统治秩序的战略 。那么秦潢都违反了什么礼制呢?其一,进官衙时用八抬大轿;其二,在小妾生日摆酒席唱大戏;其三,最是可忍孰不可忍的就是,竟然休了大老婆,把妾提拔成了妻 。
在乾隆时期,共有18名一二品官员因贪腐自尽 。但也许是因为年龄的原因、也许是因为对于“养廉银”作用的自我感觉良好、也许是对贪腐之战的胜利希望的丧失,乾隆在人生的最后二十多年里却采取了一种让人悲哀的手段——纵容 。
由此,出现了各种问题 。乾隆中后期,全国各地各种起义、民乱再次多了起来,更出现了和珅这样的大贪污犯 。由此,清朝步入了衰落轨道 。
推荐阅读
- 《红楼梦》为什么宣扬“同日生的就是夫妻”?
- 耶律大石是怎么样的人?历史如何评价耶律大石
- 清朝皇帝过年旧俗 与群臣分食不加任何佐料白片肉
- 一介汉将 大元皇帝忽必烈竟管他叫“大哥”?
- 此人一生杀了三个皇帝还被奉为“忠臣”
- 葡萄牙也是倭寇?明朝和葡萄牙有什么恩怨史?
- 唐僧前身是如来徒弟金蝉子?和尚不承认?
- 高丽王国是安徽人建立的 朝鲜是东北人建立的?
- 李白真死于自己的水中捞月吗?他是怎么死的
- 杨大眼是怎么死的 杨大眼是被他儿子所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