晚清通才刘鹗 不计名利修黄河却被民间呼“汉奸”?
【晚清通才刘鹗 不计名利修黄河却被民间呼“汉奸”?】晚清的四大谴责小说之一《老残游记》 , 描写了一位江湖医生老残的游历 , 深度揭示社会矛盾 , 特别是敢直斥清官误国 , 清官害民 , 指出有时清官的昏庸并不比贪官好多少 。该书作者刘鹗 , 出生于江苏镇江市的一个官僚家庭 , 其父刘成忠与李鸿章是同年进士 , 后来曾任京中御史、河南知府与道台 。他承袭家学 , 但不喜科场文字 , 致力于数学、医学、水利、音乐、算学等实际学问 , 并纵览百家 , 喜欢收集书画碑帖、金石甲骨 。其《铁云藏龟》一书 , 最早将甲骨卜辞公之于世 。
1876年(光绪二年)秋 , 刘鹗赴南京应试 , 落第后又回淮安 。
落榜的刘鹗 , 开始下海经商 , 但开一家赔一家 , 不服输的他屡战屡败 , 屡败屡战 , 一直折腾到三十一岁 。
当时 , 正值开封、郑州段黄河决口 , 治河官员都束手无策 , 清政府将重任交给广东巡抚吴大澄 。由于吴与刘鹗的父亲刘成忠有旧交 , 喜好水利的刘鹗 , 关了上海的印刷厂 , 投奔吴大澄 , 出任河督局提调官 。刘鹗不辞辛劳 , 身临一线 , “短衣匹马 , 与徒役杂作” , 其“束水攻沙”的方略大获成功 。
治理黄河成功后 , 吴大澄聘请刘鹗担任“豫、直、鲁三省黄河图”提调 , 以协调黄河下游各省的统一治河 , 效果显著 。翌年 , 经福润两次推荐 , 刘鹗终于进了总理衙门 。
1900年八国联军攻陷北京后 , 由于战乱 , 京津一带粮食供不应求 , 刘鹗向联军处购得太仓储粟 , 设平粜局以赈北京饥困 。不料后来此举成为刘鹗“盗卖太仓官米”的一大罪状 。
之后 , 刘鹗预见浦口“来日必为商货吐纳地” , 故与亲戚集资购买浦口一带土地 。津浦铁路修建以后 , 浦口适为铁路终点 。果不出刘鹗的预料 , 浦口地价飞涨 。浦口的一个官僚见有利可图 , 遂想强买刘鹗购得之地 , 但遭到刘鄂拒绝 。
先富起来的刘鹗 , 先后在上海自办商场、纺织厂 , 但都失败;随后干脆和日本人合作在东北开设盐场 , 违反国家政策大肆走私到缺盐的朝鲜 , 牟取暴利 , 也帮了日本在朝殖民当局的大忙 。又私自拜见日本使节要人 , 并多次东渡日本 , 被民间称为“汉奸” 。
1908年 , 进了军机处掌握大权袁世凯 , 以刘鹗“擅散太仓粟”及“浦口购地”莫须有的罪名 , 密电两江总督端方将他逮捕 , 并流放新疆 。
刘鹗与袁世凯曾在山东巡府张曜麾下共事过 , 袁为自己长久不被重用 , 曾请刘向张请求提拔任用的事 , 而张却认为袁“才可爱而性未定 , 资可造而识未纯” , 没有同意袁的要求 , 因此袁世凯以为刘鹗不肯为他出力 , 一直怀恨在心 。此次 , 本就是借机报复 。
流放新疆仅一年(1909年8月23日) , 刘鹗便中风而死 , 年仅五十三岁 。三年后大清也同样得了急症“身亡” 。
推荐阅读
- 李鸿章与晚清官场四十年 既要做事又要自保
- 晚清官场的送礼惯例 林则徐也收受贿赂
- 晚清名臣张之洞轶事 时常会忘记自己所下命令
- 晚清官场奇闻 容貌像同治皇帝也成升官“加分项”
- 晚清荒唐的慈禧寿辰 3天打不到北京就不用管
- 晚清重臣李鸿章一顿便饭要吃掉多少银子?
- 晚清女官曝慈禧洗澡过程 其美色不输少女!
- 晚清武林五大高手结局都是怎样?霍元甲结局怎样
- 晚清十大武林高手排行榜 霍元甲竟不是第一
- 为什么说苏报案对晚清社会的影响十分深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