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文章图片

文章图片

文章图片
【谁是伤害这些树木的“真凶”? 不是啄木鸟,啄木鸟不会这么粗暴】

文章图片

文章图片

看看下面这张图片 , 你认为谁是导致这一切的“真凶”?可能大多数人的第一反
应:这是啄木鸟干的!因为它们有动机 , 这种动机通常是一些隐藏在树皮下的小虫子 。
但 , 细心的读者应该会发现 , 这与啄木鸟留下的“犯罪”痕迹有所不同 , 因为啄木鸟能精准地定位小虫子的方位 , 所以往往在树干上留下的都是小而圆的孔洞 。
图片上树木显示的伤痕明显比啄木鸟的手法更加粗暴 , 似乎想要咬断、撕碎这棵树!
能对树木造成这种破坏的动物除了啄木鸟 , 还有人们熟知的水獭和海獭 , 但从痕迹上明显可以看出并非他们所为 。 另外 , 熊也会给树带来这样的伤害 , 这可能有些鲜为人知 。
不过 , 有资料显示在早春时节里 , 熊有时会被一些树木的甜味“树汁”所吸引 , 用爪子从树上剥下树皮 , 然后用牙齿从较老的中心材上啃下新形成的外层木材作为食物 。 那这会是熊的杰作吗?
在此之前 , 我想很少有人会为一棵有这样遭遇的树而感到困惑 , 同样2021年7月 , 一位居住在澳大利亚山区的居民惊讶地发现 , 在一个星期里自家前院的大片桉树遭到了不明动物的袭击 , 树干几乎被咬穿 , 让他束手无策的是“罪犯”神出鬼没 , 根本抓不到……
一度他和家人猜测可能是海狸干的 , 直到他的邻居们碰巧拍下了一张照片 , 他这才知道“罪犯”原来另有其人!
一只鹦鹉 。
是的 , 一只鹦鹉在“啃”他家门前的树 , 并用了两个多小时将一棵树的树皮完全剥开 。
这只鹦鹉的真实身份是黄尾黑凤头鹦鹉 , 又名黄尾黑巴旦 , 分布于澳大利亚东南部沿海的山地雨林中 , 栖息地主要为桉树林和松树林 。 这种鹦鹉很大 , 成年平均体长在55-65厘米 , 平均体重750克左右 。
黄尾黑凤头鹦鹉之所以要对桉树下手 , 这与它们的饮食习惯有关 。 黄尾黑凤头鹦鹉不但爱吃树木的浆果、种子和嫩芽 , 还爱喝花蜜 。
而且黄尾黑凤头鹦鹉非常喜欢吃蛀木甲虫的幼虫 , 一种白色或黄色的大虫子 , 比较常见的有食木性蛴螬(金龟子的幼虫) , 俗称鸡母虫 , 鸡婆虫 , 老母虫等 。
蛀木甲虫的幼虫是黄尾黑凤头鹦鹉的主要蛋白质来源 , 这些幼虫有的能长到7厘米以上 , 对一只鹦鹉来说绝对算得上是相当丰盛的食物了 。 为了吃到这些丰盛的食物 , 黑凤头鹦鹉的喙强而有力且非常锋利 。
如果是一棵小树或者是一个小树枝 , 黄尾黑凤头鹦鹉能用它巨大的喙快速而毫不费力地撕下树皮 , 外科手术般精确地挖出里面的虫子 , 然后愉快地吃掉 。
但 , 如果是一棵直径超过15厘米的大树 , 那黄尾黑凤头鹦鹉想要吃到虫子就需要花上更多时间 。 它们要先撕开较软的树木外层 , 并将其清除 , 直到破开已经被虫子破坏的树芯 , 然后吃掉虫子 。
据介绍 , 在食物短缺时 , 特别是干旱的季节里 , 黄尾黑凤头鹦鹉的这种行为会呈现增加趋势 。
关于“黄尾黑凤头鹦鹉是如何知道树皮下有虫子的?”说法有很多 , 其中最为可信的是凤头鹦鹉能听到树干里有虫子活动 , 因为在没有其他明显的视觉线索表明蛀虫在树干中存在的情况下 , 这个理论更有说服性 。
与啄木鸟的工作性质类似 , 黄尾黑凤头鹦鹉的捉虫行为也会对树木造成伤害 , 区别在于黄尾黑凤头鹦鹉的行为方式更加粗暴破坏性更大 。
推荐阅读
- 揭秘陶乐德事件:男子在拘留室离奇消失,难道平行时空真的存在?
- 青藏高原将停止增高,后果不可承受,我们却未感到危机
- 大西洋和太平洋的神奇分界线,两侧海水泾渭分明,难道是刻意安排
- 人类还会再进化吗?会进化成什么样子?
- 寻求气候变化的确定性:要多少才足够?
- 少见!今年十五的月亮,不是十六圆
- 科学家在大型强子对撞机上寻找难以捉摸的基本粒子
- 为人类敲响警钟!57000年前的尸体重见天日,史前生物现身引发关注
- 地球果真出了大问题?火山爆发后出现神秘现象,科学家紧急发声
- 简述相对论发展史:从伽利略到引力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