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朝人过年如何放假 包拯曾上书将7天假缩为5天

年年过年,年年放假 。以前过年放七天假,初一放假,初八上班;现在还是七天假期,不过在放假时间和上班时间上均提前一天:除夕放假,初七上班 。这样一改,在外地工作的上班族才有可能及时返家,赶在除夕跟家人吃一顿团圆饭,比大年初一才放假合理多了 。宋朝人是怎样放假的呢?
令人称奇的是,在很长一段时间内,宋朝的新年假期竟然跟今天一样,也是放假七天 。
据《宋史·职官志》记载,自宋太宗即位以后,到宋真宗退位以前,历年元日(春节)均给七天长假 。除此之外,每逢冬至与寒食,同样也是七天假期 。至于中秋、重阳、端午、七夕等节日,最多只有三天假期,甚至缩减为一天假期 。也就是说,宋朝每年长达七天的假日只有三个,即元日、冬至与寒食 。
现在的老百姓喜欢将七天长假与五天假期称为“大黄金周”,将三天假期称为“小黄金周” 。照此说法,宋朝人每年通常能享受到三个“大黄金周”,也就是“元日黄金周”“冬至黄金周”和“寒食黄金周” 。
但七天长假并没能一直持续下去,正如现代政府对传统节假日的安排会有所变动一样,大宋朝廷也曾经调整新年假期 。宋人庞元英在其著作《文昌杂录》中写道:包拯为三司使,上言:每节假七日,废事颇多 。请令后,只给假五日,自此始也 。
包拯是中国历史上有名的清官,宋仁宗在位时,他当过三司使,相当于财政部长,主管全国的财政收支与盐铁专卖,工作繁忙,总感觉时间不够用,恨不得一年三百六十五天变成一年五百天,别人欢迎放假,他这样的大忙人却不欢迎,所以他上书仁宗皇帝,将七天长假掐头去尾,缩短为五天假期 。
并不是每个人都像包拯那样勤于公事 。七天假期改为五天以后,绝大多数官员都非常不满,一到过年的时候,他们不是提前请假,就是借故拖延上班时间,总要想方设法将假期延长几天 。所以到了宋哲宗即位以后,新年假期又从五天恢复到了七天 。
总的来说,在北宋一朝,除了宋太祖时期国家初创、制度未定以外,宋仁宗与宋神宗时期的新年假期都是五天,而宋太宗、宋真宗、宋英宗、宋哲宗与宋徽宗等时期都是放假七天 。
北宋灭亡后,南宋建立,金国军队先是肆虐中原,继而渡江南下,撵得南宋小朝廷东奔西窜,最初十几年连一个固定的首都都没有 。此后六七年内,宋高宗常常被迫移驾南京,直到绍兴十一年 (1141 年)宋金议和,杭州才成为南宋事实上的首都(名义上称为“行在”,意思是御驾暂时驻扎之地,仍非首都) 。在这种情况下,南宋朝廷完全没有闲暇过年,不可能颁布一道新年放假的政令 。宋金议和以后的第二年(1142 年),战火基本熄灭,天下基本太平,南宋朝廷总算喘了口气,宋高宗宣布大赦天下,这一年春节放假五天 。自此以后直到南宋灭亡,每年春节假期基本上都是五天 。所以说,如果我们能回宋朝过年的话,一定要选择北宋,而不要选择南宋,因为南宋的假期太短 。
地方长官过年也不能离职半步,否则即遭罢免
对官员们来讲,放假并不代表可以回家睡大觉,为了保证国家机器得以正常运转,放假期间必须安排人来值班 。宋朝官场术语中有一个词叫“休务”,这个词常常跟放假并列,例如朝廷宣布放假之时,一定会注明是否休务 。
什么是休务?就是不值班 。什么是不休务?就是值班 。宋太宗雍熙二年(985 年),朝廷宣布“元日给假七日,休务一日”,意思就是新年放七天假,其中大年初一那天不用值班,其余六天则要轮值 。宋太宗雍熙三年(986 年),由于北方正在打仗,故此“不休务”,过年归过年,工作要照常进行,各大机关必须天天安排专人值班 。
宋哲宗元二年(1087 年)除夕,苏东坡的弟弟苏辙写了一首诗,描写自己如何过年:七度江南自作年,去年初喜奉椒盘 。冬来误入文昌省,连日斋居未许还 。
【宋朝人过年如何放假 包拯曾上书将7天假缩为5天】在这首诗里,“椒盘”指的可不是一盘辣椒,因为宋朝还没有辣椒(辣椒直到明朝才进入中国,直到清朝初年才走上中国人的餐桌) 。这里的“椒”,指的是花椒 。中国古人迷恋花椒,将其视为特殊的香料,用其指代一切美好芳香的事物,例如用“椒房”指代香闺,用“椒乳”指代香乳等等 。
“椒盘”呢?指的是春盘 。春盘类似现在台湾人新年祭祖时必备的春饭,只不过春饭通常用碗盛放,而春盘则是用盘子盛放,并在盘子里的菜肴上竖插装饰品,例如一朵纸花、一面小旗、一段柏枝、一支线香之类,将菜肴打扮得既热闹又肃穆,既喜庆又庄重,用来敬神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