盘点我国史上著名“父女档” “虎父无犬女”( 三 )


谢奕 谢道韫
谢奕(301-358),字无奕,陈郡阳夏(今河南太康)人 。东晋大臣,太常卿谢裒之子、太傅谢安长兄、车骑将军谢玄之父 。曾为桓温幕府司马,官至安西将军、豫州刺史 。《晋书卷七十九 列传第四十九》记载:奕字无奕,少有名誉 。初为剡令,有老人犯法,奕以醇酒饮之,醉犹未已 。安时年七八岁,在奕膝边,谏止之 。奕为改容,遣之 。与桓温善 。温辟为安西司马,犹推布衣好 。在温坐,岸帻笑咏,无异常日 。桓温曰:“我方外司马 。”奕每因酒,无复朝廷礼,尝逼温饮,温走入南康主门避之 。主曰:“君若无狂司马,我何由得相见!”奕遂携酒就听事,引温一兵帅共饮,曰:“失一老兵,得一老兵,亦何所怪 。”温不之责 。从兄尚有德政,既卒,为西蕃所思,朝议以奕立行有素,必能嗣尚事,乃迁都督豫司冀并四州军事、安西将军、豫州刺史、假节 。未几 。卒官,赠镇西将军 。
谢道韫,生卒年不详,字令姜,东晋时女诗人,身出名门,系东晋安西将军谢奕之长女,宰相谢安的侄女,著名书法家王羲之的儿子王凝之的妻子,自幼受到良好的教育 。长于诗文,刘孝标注《世说新语·言语》引《妇人集》说:“谢道韫有文才,所著诗、赋、诔、讼,传于世 。”她的作品《艺文类聚》保存其《登山》和《拟嵇中散咏松》两首诗,《全晋文》收其《论语赞》 。
谢道韫不仅诗文写得很出色,而且她具有很高的思辩能力 。魏晋时代,“人士竞谈玄理”,清谈成为一种风气 。谢道韫虽然不想当官,对玄理却有很深的造诣,并善于言谈 。据《晋书·王凝之妻谢氏》记载,有一天,王凝之的弟弟王献之在厅堂上与客人“谈议”,辩不过对方,此时身在自己房间的谢道韫听得一清二楚,很为小叔子着急,遂派遣婢女告诉王献之要为他解围 。然而,封建时代“男女授受不亲”的规矩又限制女人不能随便抛头露面,谢道韫就让婢女在门前挂上青布幔遮住自己,然后就王献之刚才的议题与对方继续交锋 。她旁征博引,论辩有力,最终客人理屈词穷 。《世说新语》中记载:谢安在一个雪天和子侄们讨论“白雪纷纷何所似?”,谢安的侄子谢朗说道“撒盐空中差可拟 。”,谢道韫则说:“未若柳絮因风起 。”,因其比喻精妙而受到众人的称许 。也因为这个著名的故事,她与汉代的班昭、蔡琰等人成为中国古代才女的代表人,而“咏絮之才”也成为后来人称许有文才的女性的常用的词语,这段事迹亦为《三字经》“蔡文姬,能辨琴 。谢道韫,能咏吟 。”所提及 。
李格非 李清照
李格非(约1045—约1105),字文叔,山东济南历下人,北宋文学家,进士出身,苏轼的学生,官至提点刑狱、礼部员外郎 。幼时聪敏警俊,刻意于经学,诗文俱工致,著作颇丰,著《礼记说》等数十万言,只可惜各书皆佚,现仅有《洛阳名园记》一卷传世 。刘克庄评论其“文高雅条鬯,有意味,在晁、秦之上,诗稍不逮” 。其女李清照在《上枢密韩公诗二首》诗序中称“父祖皆出韩公门下”,可知其父祖辈皆为“蚤有盛名,识量英伟”的学士韩琦的门下士 。藏书甚富,现存于曲阜孔林思堂之东斋的北墙南起第一方石碣刻,上面写有:“提点刑狱、历下李格非,崇宁元年率褐、过、迥、逅、远、迈,恭拜林冢下 。”
李清照(1084—1155),号易安居士,山东济南章丘人,著名女词人,婉约词派代表,有“千古第一才女”之称 。工诗善文,更擅长词,人称“易安词”、“漱玉词”,以其号与集而得名 。她不但有高深的文学修养,而且有大胆的创造精神 。其作品中所体现的爱国思想,具有积极的社会意义 。开创了女作家爱国主义创作的先河,为后世留下了一个女性爱国的光辉典范,特别是现代女性文学的创作产生了重大影响 。
李清照出生于书香门第,早期生活优裕,其父李格非藏书甚富 。少年时代随父亲生活于汴京,优雅的生活环境,京都的繁华景象,激发了她的创作热情 。出嫁后与夫赵明诚共同致力于书画金石的搜集整理 。所作词,前期多写其悠闲生活,真实地反映了她的闺中生活和思想感情,题材集中于写自然风光和离别相思,如为后世广为传诵的著名词章《如梦令》,活泼秀丽,语新意隽,从中往往可以看到她对大自然的热爱,也坦率地表露出她对美好爱情生活的追求,此词一问世,便轰动了整个京师 。这出自一个女作家之手,比起“花间派”的闺怨词来要有价值得多 。之后金兵入据中原,流寓南方,境遇孤苦,后期词章多悲叹身世,情调感伤,主要是抒发伤时念旧和怀乡悼亡的情感,表达了自己在孤独生活中的浓重哀愁,孤独,惆怅 。国破家亡后政治上的风险和个人生活的种种悲惨遭遇,使她的精神很痛苦,因而她的词作一变早年的清丽、明快,而充满了凄凉、低沉之音,如《菩萨蛮》“故乡何处是,忘了除非醉”,《蝶恋花》“空梦长安,认取长安道”,都流露出她对失陷了的北方的深切怀恋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