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读光绪帝的死亡真相 关于光绪之死的几种说法

慈禧太后:
孝钦显皇后(1835年—1908年) , 名杏贞 , 叶赫那拉氏 , 咸丰帝妃嫔 , 同治帝生母 , 父叶赫那拉·惠征 。为自1861年至1908年间清朝的实际统治者 , 统治期间发动政变两次 , 立皇储两次 。掌权时间在清朝仅次于康熙与乾隆 , 在中国史上排名第四 , 史上的无冕女皇 。
咸丰二年(1852年)入宫 , 赐号兰贵人 , 次年晋封懿嫔 , 咸丰六年生皇长子爱新觉罗·载淳(同治帝) , 诏晋封懿妃 , 次年晋封懿贵妃 。咸丰十一年 , 咸丰帝崩逝后 , 与慈安太后两宫并尊 , 称圣母皇太后 , 上徽号曰慈禧皇太后 , 后联合恭亲王奕訢发动辛酉政变 , 除掉顾命八大臣 。同治即位后 , 以圣母皇太后的身份垂帘听政;期间收复新疆 , 镇压太平天国运动 , 发展洋务运动 , 清政府进入平静时期“同治中兴” 。
1875年同治崩逝后 , 择其侄子爱新觉罗·载湉(光绪帝)为继承人 , 继续垂帘听政 。1884年甲申易枢恭亲王被罢免 , 又因1881年慈安太后去世而开始一人独掌大权 。后于1889年撤帘归政;1898年发动戊戌政变再度垂帘听政 。1900年庚子国变后 , 决心改革 , 实施“清末新政” 。1908年 , 光绪帝崩逝后 , 即日尊为太皇太后 , 次日崩逝 , 葬于菩陀峪定东陵 。
由于在其47年的统治期间 , 清朝除了太平天国等内乱外 , 正值世界动荡 , 饱受外国侵略 , 加上中国传统对于女性执政的负面意见 , 颇受争议 。近年来 , 史学界逐渐开始有人提出应对慈禧当政提出多元化的评价 。但她在大多数人的心中 , 依然是一位负面人物 。
光绪帝:
清德宗爱新觉罗·载湉(zǎi tián)(1871年8月14日—1908年11月14日) , 清朝第十一位皇帝 , 也是清朝入主中原之后的第九位皇帝 , 在位年号"光绪" , 史称"光绪帝" 。光绪帝四岁登基 , 起初由慈安、慈禧两宫太后垂帘听政 , 光绪七年慈安太后崩逝后由慈禧太后一人垂帘 , 直至光绪帝十八岁亲政 , 此后虽名义上归政于光绪帝 , 实际上大权仍掌握在慈禧太后手中 。光绪帝一生受到慈禧太后的掌控 , 未曾掌握实权 。1898年 , 光绪帝实行“戊戌变法” , 但却受到以慈禧太后为首的保守派的反对 。光绪帝打算依靠袁世凯牵制住以慈禧太后为首的这一股势力 , 但反被袁世凯出卖 , 从此被慈禧太后幽禁在中南海瀛台 。整个维新不过历时103天 , 故称“百日维新” 。1908年11月14日光绪帝暴崩 , 享年38岁 , 葬于清西陵的崇陵 。
光绪帝亲兄弟有六人:长兄载瀚、三弟、四弟载洸均早殇;五弟载沣 , 世袭醇亲王;六弟载洵;七弟载涛 。清朝最后的摄政王载沣就是光绪皇帝的弟弟 , 同时也是溥仪的父亲 , 光绪皇帝的父亲醇亲王奕譞死后载沣袭爵为醇亲王 , 是清朝最后实际的统治者 。
光绪和慈禧遗体被一起供奉在一间香烟缭绕的屋子里 , 两张阴森恐怖的脸 , 遗体两旁分别站着擎刀而站的清廷侍卫 , 前面或跪或躬身俯首着几位如丧考妣的大臣 。
刊行于1908年报纸所显示的场景与当时美国《纽约时报》对这一事件的文字报道相呼应:
“流传了三千年的传统丧葬仪式宣告了皇帝陛下和皇太后的过世 。临终时 , 虽然在他们身边围绕着一群身份低下的守护者 , 但他们却很孤单地、未被人注意地死去了 , 因为这些看护者不能接近他们神圣的君主 , 与他们的主子保持着一丈以上的距离 。”
“清国皇帝死亡的直接原因据说是神经衰弱症 。当快断气时 , 皇帝陛下拒绝让别人把他搬到长寿宫去 , 这违背了大清国的先例 。因为每当清国统治者死去时都被指定放入这个宫殿中 。终于 , 他在还没穿上在这种场合应该穿上的寿衣之前就断气了 。慈禧皇太后于下午2点钟去世……清国官方已正式宣布皇太后驾崩 , 而官方刚刚才宣布了光绪皇帝的死讯……但这里的人们相信 , 在官方向外颁布讣告前 , 皇帝陛下和皇太后已经死了很长时间了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