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止一个白求恩 牺牲在抗日战场的印度大夫柯棣华
在抗日战争中 , 由五位医生组成的印度援华医疗队 , 受印度国大党的派遣和印度人民的委托千里迢迢来到中国 , 支援中国的抗日战争 。在他们当中 , 有一位年轻的外科医生 , 在艰难困苦的岁月中救治八路军伤员 , 被任命为白求恩和平医院的第一任院长 , 并加入中国共产党 , 后因积劳成疾 , 以身殉职 。成为继白求恩后又一位为中国抗战事业献身的国际友人 。他的名字叫——柯棣华 。
参加援华医疗队
柯棣华 , 原名德瓦纳特·桑塔拉姆·柯棣尼斯 。1910年出生于印度孟买的绍拉普迩村 。1936年毕业于印度著名的医学院——格兰特医学院 。
1937年7月7日 , 卢沟桥事变的枪声 , 沉睡的中国觉醒了 。中国军民拿起武器 , 奋起反抗日本侵略者的入侵 。印度国大党领袖尼赫鲁应中国红军总司令朱德的请求 , 决定派一支小型医疗队到中国去 , 表示印度人民对中国人民的同情和支持 。这一决定 , 得到了印度社会各界的热情支持和热烈响应 , 仅报名参加援华医疗队的医务人员就有700多人 。
1938年6月29日 , 这一天被孟买的居民命名为“中国日” 。柯棣华在这一天申请加入医疗队 , 并想方设法求见了印度援华医疗队筹备会主席麦太大夫 。事后他在写给父亲的信中说:“他(指麦太大夫)向我指出了前景黑暗的一面——要冒生命危险 , 失去深造的机会和有发展前途的工作等等 。我并不认为这些事情是那样阴暗 , 所以我毫不犹豫地提出了申请 , 并尽可能地宣传我的特长 , 急切地盼望入选 。”在绍拉普迩市政府供职的父亲说:“就我个人而言 , 我是赞成个人有事业心的 , 同时我也了解你的决心 。…我当然不会表示任何反对 。我高兴地告诉你 , 你母亲也不会扯你的后腿 。”
柯棣华和爱德华、巴苏华等5位医生参加赴华医疗队的消息 , 就像长了翅膀 , 很快传遍了印度 。柯棣华的家乡 , 绍拉普迩医疗协会举行招待会为他饯行 。在招待会上 , 人们赞扬他的自我牺牲精神 , 向他表示祝愿 , 并赠给他一些医药 , 以表示对这一事业的同情和支持 。
初到中国
1938年9月17日 , 印度援华医疗队到达中国广州 , 在广州码头 , 他们受到了中国群众的热烈欢迎 , 并受到保卫中国同盟主席宋庆龄的迎接 。9月29日 , 医疗队经长沙辗转来到汉口 , 被中国红十字会编为第15救护队 , 先后在汉口、宜昌、重庆等地工作 。
在重庆 , 医疗队员们为了表达与中国休戚相关的决心 , 特意请中印文化协会主席谭云山为他们每个人都起了一个中国名字 。谭云山提议:在他们每个人名字后面加上“华”字 。于是 , 五位医疗队员都有了他们的中国名字:爱德华、柯棣华、卓克华、木克华、巴苏华 。柯棣华的名字就是这时从原名柯棣尼斯改成的 。
早在来中国之前 , 医疗队就听说八路军与国民党不同 。因此 , 他们渴望到共产党领导的敌后战场去 。刚到中国时 , 他们就向前来迎接他们的宋庆龄提出到华北前线工作的请求 。到武汉后 , 他们又向周恩来提出了同样的要求 。在重庆 , 他们又第3次向董必武提出了去延安的请求 。
1939年1月16日 , 就在医疗队获得批准 , 准备奔赴延安的前夕 , 柯棣华不幸接到父亲去世的消息 。重庆八路军办事处的同志和其他几位医生劝他回国料理后事 , 他强忍悲痛说:“我的家庭确实遭到了巨大的不幸 , 但这里千千万万无辜受难的人民更需要我 。在我没有实现我向印度国大党所做的保证——至少在中国工作满一年之前 , 我决不回印度 。”
柯棣华强忍住失去父亲的巨大悲痛 , 同援华医疗队的队员们一起 , 登上一辆标有印度国大党徽标志的救护车 , 离开大后方重庆向延安进发 。
在延安和前线的日子
延安 , 大雪初晴 , 空气清新 。在凛冽的寒风中 , 2000多人组成的欢迎队伍翘首以待 。经过长途跋涉、辗转千里的印度援华医疗队来了 , 当印度“五华”从救护车上走下一来的时候 , 迎接队伍中响起了热烈的掌声 。
推荐阅读
- 紫禁城竟没一个厕所 慈禧太后如何解决内急
- 耶律璟是怎样的一个人 历史如何评价耶律璟?
- 古代如何放假 唐代3个黄金周 宋代春节一个月
- 盘点古代史上四次焚书事件 不止焚书坑儒
- 诸葛连弩是一个什么东西 诸葛连弩是真的吗
- 红拂女是如何从一个歌妓侍女成为一品夫人的
- 揭秘狄仁杰 一个既当过囚犯又做过法官的人
- 慈禧骄纵跋扈何以惧怕一个清王室的寡妇?
- 明朝历代皇帝列表 明朝最后一个皇帝怎么死的?
- 她是谁?六十多个妻子中的一个竟然这么厉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