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旁边”,或有个镜像宇宙?NASA在南极发现平行宇宙证据( 二 )



总的来说 , 就是所有的一切都是与我们相反的 。 所以在地球当中只能从外太空来 , 不能从地球逃逸的中微子 , 在那里可能反而遵循着只能从地球出 , 绝对不能从外太空来的运动规律 。 单从这方面来看 , NASA在南极观测到的中微子反向运动现象确实可以作为平行宇宙存在的证据 。

2020年4月8日时世界第一科技新闻杂志《new scientist》上也刊登了一篇有关于反向运动中微子的论文 , 这篇论文的标题正是《我们可能已经发现了一个时间倒流的平行宇宙》 。


物理学家纳德和其他四名研究人员组成的团队编造了一个方案 , 他们在2018年发表的一篇论文《上升的安妮塔事件作为CPT对称宇宙的证据》中阐述了这个方案 , 并将其发表在arXiv数据库上 。
镜像宇宙理论过去 , 镜像宇宙理论一直都像是童话故事中天方夜谭般的存在 。 毕竟 , 人类还是很难接受 , 在宇宙之中存在着另外一个一模一样的自己 , 这意味着“本我”的存在意义受到了挑战 。

英国的朱利安·巴布尔博士、加纳到物理研究所的弗拉维欧·莫尔加迪博士结合了前人的观点 , 最终提出了镜像宇宙这一理论 。 这一观点认为早在宇宙大爆炸发生时 , 就已经有一个镜像宇宙随之诞生 , 组成它的物质就是我们现在正在探索的“暗物质” 。
并且 , 他们认为这两个宇宙看起来基本是一模一样的 , 因为我们都是宇宙大爆炸的产物 。 但是 , 它却又是独立于我们的存在 , 因为不论是镜像还是平行都代表着“永不相交” 。

所以他们在发展演化的过程中可能会选择别的路 , 但不论选择了哪一种 , 其中生存的高智商生物 , 都会感受到另一个世界的存在 。 就像我们在南极发现了反向运动的中微子 , 总有一些证据可以体现出镜像宇宙就在我们的身边 。 人类不应该因为看不见它 , 就否认它的存在 。
说到这里 , 需要注意一点 。 以上所有有关于平行宇宙的探讨都是基因微观层面的 , 不论是物理学界做出的双缝实验还是有关“薛定谔的猫”的一些争议 。 其实都是从微观的角度出发探讨的 , 如果直接放入现实当中就会感觉到非常的“荒谬” , 就像薛定谔那只又死又活的猫一样 。

多重宇宙的另外两种理论在开头时我们就提到了“遇事不决 , 量子力学” , 虽然它是一句调侃 , 但不得不说不少理论都是基于它才能够诞生的 。 量子力学一经出手 , 那必然又有新的“未解之谜”诞生 , 相较于镜像宇宙的提出时间 , 量子力学领域在很早时就提出了多宇宙理论 。

这个多宇宙理论也可以叫做平行宇宙理论 , 简写为MWi , 最早提出它的是物理学家休·埃弗莱特 , 他算是爱因斯坦的“忠实粉丝”了 。 因此对于量子力学的研究 , 埃弗莱特做得尽心尽力 , 世界永远不会辜负专注并且努力的人 , 很快埃弗莱特就开创了多世界理论 , 因此他也被人们称为“平行世界之父” 。

在埃弗莱特看来波函数从未出现坍缩 , 而是站在外面的观测者进入了所谓的叠加状态 。 换言之 , 薛定谔的那只猫并没有处在“又死又活”的状态 , 而是分成了两个世界 , 一个世界中的猫还活着 , 另一个世界的猫则死了 。
这种观点下 , 宇宙其实一直处在分裂之中 , 并且分裂数量不止一个 。 所以被称为多宇宙理论 , 相较于镜像宇宙 , 它的可能性变得更多了 。

第二种多重宇宙理论则是基于宇宙暴胀理论提出的 。 在1980年时 , 阿兰·古斯提出了暴胀理论 , 这一观点下宇宙大爆炸是因为在10的负35次方秒之内迅速地膨胀所导致的 。 这之后 , 科学家对于暴胀理论进一步探索 , 直到1986年时 , 安德烈·林德提出了永恒暴胀 , 这一观点之下宇宙暴胀永不停歇 。

那么多重宇宙又是怎么回事呢?这些科学家认为宇宙在暴胀过程中会形成无数的“小气泡” , 每一个小气泡就是一个宇宙 。 简单来说 , 有些像细胞的分裂繁殖过程 , 在这种看法下宇宙的数量是不计其数的 。 它们就像无数的泡泡 , 挤在一个房间当中 , 共同存在 , 却又互相不知晓 。

1987年 , 安德列·林德说:“宇宙无休止地在创造自己……可以视整个暴胀过程为一个无限的创造和自然繁殖的连锁反应 。 它没有终止 , 可能也没有开端 。
神奇的中微子前文当中 , 我们探讨了有关于平行宇宙的众多看法 , 但是对于诱发讨论热潮产生的中微子却没有做出详细的解释 。 因此接下来就让我们看看这种又小又轻的粒子到底是什么 , 为什么美国的科研机构会对中微子这么感兴趣?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