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CT还是做磁共振,不要傻傻分不清?哪些人不能做“磁共振”( 二 )


二、核磁共振(MRI)检查有辐射吗?CT检查有辐射吗?很多人在医生开核磁共振(MRI)检查时有些担心 , 认为做“核磁”是会“辐射”人体的 , 对身体可能会造成伤害 。 其实核磁共振中所指的“核”与核辐射中的“核”是不同的 。

我们的人体中有大量的分子 , 其中水分子占比较大的比例 , 每个水分子中包含了两个氢原子 , 氢原子的原子核包含了带有正电的质子 。
将我们人体放在核磁共振仪产生的磁场中时 , 这个磁场能激发人体内的氢原子核 。 这个氢原子核可以吸收与它的自旋频率相同的电磁波 , 从而引起氢原子核共振 。 当关闭外部的磁场后 , 我们人体中的氢原子核会按特定频率发出电磁波 , 从而将其吸收的能量再释放出来 , 这就叫核磁共振 。
看到这样的原理 , 我们可以看到“核磁共振”中的“核”指的是“原子核” , 和核武器中的核不是一个概念 , 我们身体中的每一个原子都具有原子核 , 所以说核磁共振是没有辐射的 。
对于很多人质疑为什么医生做检查时都会关紧门才做检查呢?因为机器也是需要医生操作的 , 医生也要看看检查途中有没有差错的!

CT检查有没有辐射呢?可以明确告诉大家的是 , CT检查是有辐射的 。 CT的管球会发出x射线 , 在穿过人体的时候 , 对人体的细胞产生的辐射作用 , 是电离辐射 。
电离辐射的伤害作用分为随机化效应和确定化效应 。 随机化效应指的是只要接触了x射线 , 就有可能产生伤害 。 它包括致癌和致畸的作用 。 而确定性效应指的是接触了X线需要达到一定的阈值 , 才能产生确定性的伤害 。 比如辐射性的皮肤病、白内障、不孕症等 。

辐射的剂量衡量单位是mSv , 我们在生活中都会遇到各种辐射的 , 乘坐飞机20小时的剂量0.1mSv , 做一次胸剂量大约是0.2mSv , 做一次胸透剂量大约为1.1mSv , CT扫描一次剂量大约是:2mSv-10mSv 。
CT的辐射量是根据患者的检查部位和检查项目来测算的 , 具体如下:
1、只做头颅CT平扫 , 辐射剂量约等于2mSv 。
2、只做胸部CT平扫 , 辐射剂量约在6-8mSv 。
3、选择做低剂量的胸部CT平扫 , 辐射剂量会至少减少一半 , 也就是约3-4mSv 。
4、做一个腹部CT平扫 , 辐射剂量约15-20mSv 。
影像科的医生(拍片或CT的医生)辐射剂量要求:5年内平均每年不超过20mSv , 单年不超过50mSv , 所以说做一次CT是完全没有任何影响的 。

三、哪些人不建议做CT?哪些人不建议做核磁共振?对于病人和医生来说CT检查和核磁共振检查是两种最常用的法宝 , 经常给患者开一个、甚至多个部位的检查 , 虽然价格不菲 , 但是对于疾病的诊断确实有着很好的效果 。
但是不是所有的疾病都能做CT和磁共振检查的 , 下面就说一下 , 哪些人是不能做CT检查的:
1.孕妇 。 因为CT会对人体有一定的辐射 , 而除非孕妇是有特殊的病情必须要用CT来诊断 , 需要权衡利弊考虑CT检查 , 不然会对胎儿产生不利的影响 , 甚至会导致畸形的风险 。
2.婴幼儿 。 CT不仅会对婴幼儿有辐射作用 , 而且婴幼儿对辐射比较敏感 , 孩子做CT检查是也可能会不配合导致多次拍摄 , 即使必要检查也要做好防护措施 。
患者如果做核磁共振检查 , 一定要注意是不是伴有做磁共振检查的禁忌症:

第一、装有心脏起搏器、神经刺激器、电子耳蜗及人工金属心脏瓣膜等患者 , 这些体内的金属或者电子产品会干扰机器运行 , 可能会产生不良的后果 。
第二、妊娠期孕妇 。
第三、体内有金属异物、金属假体、假肢、体内铁磁异物者 。
第四、幽闭恐惧症患者 。 因为做核磁共振需要在一个封闭的房间内进行检查 , 时间需要持续20-30分钟 , 幽闭恐惧症的患者做检查时可能会精神紧张 , 造成严重的伤害 。
第五、高热病人 。 核磁共振检查时它的射频脉冲可以使患者患者的体温升高0.5-1.5度 , 为了避免高烧病人发生惊厥等危险 , 所以高热病人不能做磁共振检查 。

第六、恐惧噪音的人 。 做核磁共振检查时 , 会出现比较大的声音 , 很多人感觉有电钻在耳边工作一样 , 让人难以忍受 , 恐惧噪音的人也是不建议做核磁共振的 。
四、做CT检查有什么注意事项?做核磁共振检查需要注意什么?CT检查没有绝对的禁忌 , 避免成像质量差 , 需要注意以下几点:
1.尽量去除检查部位的金属物品 , 避免金属干扰、产生伪影影响图像质量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