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清最后的大战:吴三桂遭明末猛将三层伏击
1659 年(顺治十六年)二月(明大统历闰正月)二十一日清晨,吴三桂带领清军渡怒江,继续追捕明朝最后一位皇帝永历帝 。
怒江江面并不算宽,但波涛汹涌,每年清明至霜降期间有“青草瘴”,连当地土人也畏惧 。现在是二月底,清军过江时,每个人都战战兢兢,惊恐异常 。过江二十里,有一磨盘山(腾冲与龙陵之间),属高黎贡山南段,位于怒江西岸,为此地的一座穹岭,“高四百里,弯而涉巅,可望昆仑;视星宿海大仅丈许,宛如在山下者然” 。(《庭闻录》,卷3)吴三桂到了山上,举目四望,但见太阳初升,群峰丛峙,林木茂密,惟见磨盘山高矗其间,“鸟道窔箐屈曲,仅通一骑”,地形险要 。
这,分明是一个适合打伏击战的地形!吴三桂越看越心惊 。赶紧勒马细察,险道上悄无一人,地上倒是留下许多杂乱无章的足迹,显是明朝君臣、兵马逃命时留下的 。四周寂静无声,偶有鸟雀飞来,发几声欢愉的啼叫,越发显得荒山寂寂,平林漠漠 。吴三桂还是不放心,吩咐大军原地休整,连遣数拨斥候前往侦察 。几拨斥候均未发现任何异常,吴三桂才整军继续前进 。不过,他仍不敢大意,命部队摆成一字长蛇,鱼贯而行 。行过一段路,开始登山,持续不断,上山的清军已有12000余人,仍看不出有伏兵的任何迹象 。
至此,吴三桂才渐渐放下心来 。吴三桂从四川打到贵州,从贵州打到云南,又从云南打到这儿,何曾遇上过明军像样的抵挡?而且,玉龙关前的一仗,打得白文选部丢盔弃甲,如同落花流水 。现在的南明军队,已经将无斗志、兵无战心,还有什么好害怕的?吴三桂带领军队不知不觉地到了山顶,在山顶上俯瞰,但见先头部队已走出了好远,哪儿有半个明军的踪影?而后面的部队还没走近山脚 。吴三桂断定永历君臣肯定是逃入了前面的腾越州,队伍行进速度这么慢,只怕又要被他们脱逃 。吴三桂不禁有些焦躁,大声呵斥、催促的部队加速前进 。
突然,前面有一阵喧哗,士兵很快扭送来一个明军装束的人,此人自称是永历政权大理寺卿,叫卢桂生,说是要报告重大军情 。什么军情?说!卢桂生当即向吴三桂透露一个惊天大秘密:磨盘山上有明军伏兵!什么?有伏兵?!吴三桂吓了一跳,急传令停止前进,四下环顾,仍是一片静悄悄 。莫非?吴三桂盯着这个叫卢桂生的人看,有些不信 。但他还是多了一个心眼,命炮兵对着周围的沟莽树丛开炮,同时,弓箭手用箭矢猛射 。一时之间,两旁丛莽中“矢炮雨下” 。炮声停歇,周围还是寂然无声 。
吴三桂心头有气,正要冲卢桂生发作,突然,两面号炮声齐作,无数明军呼喝着冲杀出来!磨盘山上的确有明军伏兵!原来李定国自率精兵后撤至磨盘山,发现此山雄峻险要,山圆环弯曲,极适合设伏,想着自己这一两个月来被清兵穷追猛打,已经山穷水尽,再无立足之地,不由得痛恨不已,虽说利用这样的雄山峻岭设伏,敌人不容易上钩,但清军连战连捷,俗话说,胜兵必骄,他们为了争功,抢先前进,一定不复有戒备之心,在此设伏,一定可以得手!
主意打定,大军翻过了山岭,李定国便下令在岭后橄榄坡扎营 。考虑到磨盘山距腾越太近,为防万一,李定国又派人请永历及大本营不要停留,继续后撤到边界之外 。然后,从容布阵,准备在这儿跟清军练练,一洗耻辱 。李定国实在不愧战神之名 。他的埋伏圈设置得既精致,又密不透风 。
他因地制宜,设栅数重,安下三道伏兵;以泰安伯窦民望部为“初伏”;广昌侯高文贵部为“二伏”;总兵王玺为“三伏” 。每一道埋伏,设伏兵二千,总设伏兵六千 。约定在清军全部进入了三伏后,发号炮为令,三伏并发,首尾横击,必无一骑逃脱 。三道伏兵设于前,橄榄坡大营“炊事伏,令毋见烟火” 。(邵廷采:《西南纪事》,卷10)李定国对这次伏击战相当有信心 。这信心不单单来自对自己士兵作战能力的估计,还来自于自己的设伏艺术,当然,最主要的,是他摸准了尾随清兵累胜后的贪功心理 。
正是主客观方方面面的情况综合在一起分析透了,他才神色怡然地坐镇中军,静候佳音 。然而,人算不如天算,可恶可恨的内奸卢桂生把李定国的伏击计给卖了!窦民望部所设的“初伏”伏兵因为没有出战号令,只能死死伏定在草丛中,任凭清军的枪炮与箭矢袭击,无数士兵,悄无声息地死去 。窦民望本来还想再等待,但眼见部众伤亡惨重,且清军已经停止了前进,不得已,发炮出战 。
推荐阅读
- 冬至的传统风俗有哪些 细数这些最传统的习俗
- 三国时期两位最淫艳的女人 一生都在玩弄男人
- 薛宝钗住所在哪里 薛宝钗最后怎么死的
- 揭秘历史上最真实的反清复明以及失败原因
- 汉朝时期的西域国 最小的国家只有27户194口人
- 小说《西游记》中最美的女儿国国王 红颜似水
- 三国历史上诸葛亮北伐失败背后的战略误判
- 揭秘七大圣结义为何孙悟空要排在最后?
- 苏麻喇姑一生最爱的人是谁?苏麻喇姑有何怪癖
- 史上最火爆寡妇柴氏 两个宰相为争夺她而被降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