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地会失败之后珠宝藏在了哪里?天地会宝藏之谜( 二 )


这么一座象征着家族基业的巨型豪宅,如今却成了无主之宅 。洲湖村的历史上也鲜有达官贵人的记载 。这座建在小山村里的豪华大宅,到底是谁的功业,它背后又隐藏着什么秘密呢?
二、神秘宅主为何造屋似船
据查证,船形古宅的主人叫黄惠楼 。洪门研究者分析,黄惠楼很可能就是洪门的一名干将,关于黄惠楼的资料十分稀少,只有零零碎碎的传说和记载:相传,黄惠楼原来本是个家境一般的小商贩,从贩卖皮油起家 。凭着精明勤劳,年轻的黄惠楼在短短的三十年时间里,迅速发展成为一名在黎川至光泽、福州、台湾一路有20多家当铺的巨商大贾 。为了夸富乡里,同时也为了在家乡置办一份永久的祖业,黄惠楼请来风水先生,在这四面环山、形似女式兜肚的洲湖村,以巨款购得“脐眼”这一风水宝地,修建了这座规模宏大、富丽堂皇的豪宅 。
古宅的大门朝向也为人们提供了一点关于主人的线索,那就是古宅的大门是朝东开的 。古代建筑十分讲风水,尤其是对门的朝向极为重视 。主人若是经商,按后天八卦讲,商字属金,而南方属火,火克金,也就是说宅院大门如果开在南面,不利经商,而朝向是东方,也就是属土的方向 。土生金,很吉利 。由此可见,宅院主人极有可能是商贾 。
这座船形豪宅建成以后,黄惠楼却很少来这里住,很快豪宅就成了一座“无主之宅”,不仅如此,黄惠楼的后人不久也不知所踪 。只有许多不明身份的人来来往往,在这里住宿,更确切的说,这座豪宅成了山村中的一所公共住宅 。
村里一位据说是黄氏远亲的人,至今还保存着一批黄氏家谱,但这个家谱里有关黄惠楼的记载,依然是语焉不详 。
黄惠楼既然是“洪门干将”,这倒可以揭开黄惠楼一夜暴富和豪宅建在深山小村里的谜团 。不长住豪宅,又突然消失的问题似乎也迎刃而解了,那就是他作为洪门的一员,参加了1852年有史可查的闽南小刀会和洪门起义 。起义失败后,他逃到了海外,从此古宅成了公产,留给了村里的人们 。
黎川县洲湖村的这座宅院有很多谜团,它的谜,几乎可以串连成串 。古宅最大的谜团,还是它的船形结构 。为什么房主要把房子建成船的形状,而不是内地比较常见的四合院,这着实令人迷惑 。
黎川洲湖船屋墙壁上刻着的“明”字
而且,在船屋和它的周围又接连发现一连串神秘的符号和图案 。船屋中36个天井、72个地漏、108间房屋似乎在向我们暗示着什么 。一百六十多年的岁月沧桑,使老屋变得斑驳破损,但是在雕梁画栋之间,我们仍然能清楚地看到一个奇怪的现象,房子的屋梁是油漆过的,而窗格、门板、廊柱却没有油漆 。在船屋建造前期不惜工本地投入,却放弃了最后一道工序,到底出了什么问题呢?一个意外的发现更是透露出船屋暗藏的玄机 。黄氏宗祠外墙皮突然脱落,砖墙上赫然出现了一排“明”字 。
专家由此推断,这座船屋或许与清代以反清复明为旗号的秘密帮会——天地会有着某种特殊的联系 。
三、屋饰暗合天地会
公元1644年,清军入关,铁骑横扫中原,清政府实行“留发不留头,留头不留发”的野蛮政策,民族矛盾日趋尖锐,在这样的背景下,抗清斗争在全国各地,特别是南方各省纷纷展开 。天地会正是在这样烽火连天的动荡岁月中产生的 。在清朝268年的统治时期,天地会以“反清复明”为号召,一刻也没有停止过抗清斗争 。
康熙中期以后,随着康乾盛世的到来,民族矛盾的缓解,清朝统治逐渐趋于稳固,天地会的反清斗争不得不以秘密方式进行,鸦片战争后也成为中国南方最大的秘密结社,对外称天地会,对内则称“洪门” 。因为金庸小说《鹿鼎记》中的描述而更为它蒙上了一层神秘色彩 。
那么在历史上,天地会与黎川这片土地有着怎样的联系呢?在县档案馆的清代黎川县志上可以发现,从顺治年间开始,在黎川就开始存在着天地会的早期组织“百花英盟”的活动 。
在清代,黎川称为新城,属建昌府所辖,府治设在邻近的南城县,当年,官兵清剿百花英盟,由于大山阻隔,最快的路线是走水路,但是从南城出发,沿抚河到洪门水库要一天,从洪门水库沿资福河到洲湖又要一天 。关山重重,水路迢迢,令官军鞭长莫及 。这里是号称闽西第一关的“杉关”,距离洲湖村东南12公里,自古就是从江西进入福建的必经之路 。
黎川洲湖船屋“黄氏宗祠”内的八箭向心舵窗与“天地会”有密切联系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