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密西汉司法 法儒两家曾多轮交锋争夺主导权( 二 )
还有至关重要的一点,武帝为何不微服私访,亲至陋巷问政,做出礼贤下士的表率,这岂不更符合帝王的形象塑造?
一则,是因为微服私访、礼贤下士都是将儒家思想视为圭臬的君王惯用的手段 。以法家为意识形态的武帝,不可能因董仲舒的天人感应和其在地方的政绩而迅速转向儒家 。虽然他在晚年有这样的意思 。因此,张汤作为武帝心腹,成为了沟通法家和儒家的关键人物 。张汤和董仲舒的多次对谈,也就成了法家和儒家思想的论辩 。故而,董仲舒后作的《春秋决狱》不得不“言之详矣” 。
二则,“数遣张汤”表明当时的疑难大案在儒家经学逐渐兴盛的背景下,繁多且棘手 。随着五经博士的设立和博士弟子的出仕,充斥在武帝官场的儒家知识分子愈来愈多,儒生参政使得仁义和教化成为关乎王朝大政的正统,臣民规谏便获得了充分的正当性 。于是,贤良对策、吏民上书都成了经常性的政治活动 。董仲舒被武帝发现也是基于这样的契机 。
因此,武帝才会多次派出法家酷吏首领张汤去接触儒家仁义领袖董仲舒的精髓,而且授意作《春秋决狱》为案例指导或司法裁判手册,试图改变法家酷烈深刻的司法形象 。
这已经表明,武帝此时意在通过司法试探以酷吏为代表的法家旧势力,和以循吏为代表的儒家新势力双方的容忍限度和协同为治的可能 。沈家本曾言,“使武帝时,治狱者皆能若此,酷吏传亦不必作矣 。”这无疑是儒法已有隔阂的写照 。
就此而言,“数遣张汤”可被视为武帝所主持的第一轮儒法协同司改的非正式会谈 。此事在《后汉书·应劭传》中寥寥数笔,为的是强调同样是春秋决狱大家的东汉大儒应劭对武帝发动儒生司改的承继,且应劭也同样撰有《春秋断狱》 。
【解密西汉司法 法儒两家曾多轮交锋争夺主导权】以《春秋决狱》惯用的“微言大义”之解读方法来重新审视这段故事,可以窥视武帝、张汤和董仲舒三者之间在史书中难以言说的关系,更凸显了在武帝以儒家经义改革司法,进而引经入律的过程中,法儒两家多个回合隐秘但激烈的交锋历程 。
推荐阅读
- 解密三国:赵子龙为何拒绝娶漂亮寡妇为妻?
- 三国解密:孙权送上了美女妹妹为何没套住刘备
- 古代司法轶事:法官因接受性贿赂而被当庭打死
- 教授解密狄仁杰 历史上没“元芳”这个人
- 解密:猛将张飞的年龄根本没法亲自鞭打督邮
- 西汉政治家魏相生平简介 魏相是怎么死的
- 清朝历史解密 八大“铁帽子王”拥有免死金牌吗
- 解密三国:刘备为何不救吕布?其中有何隐情
- 二千年前西汉丞相长寿秘诀 喝人奶活过105岁
- 解密三国:其实貂蝉非董卓的卧底而是吕布之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