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朝战神王忠嗣之死 唐玄宗晚期失去了自主判断( 二 )
王忠嗣被判死刑的消息传到他的部下——时继任垄右节度使的哥舒翰耳中后,这位将领立?入朝,誓死保王忠嗣不反 。虽然李林甫这个时候仍旧对王忠嗣大肆诬陷,玄宗皇帝还是改了主意,将王忠嗣死罪免去,被贬为太守 。两年后,王忠嗣在任上暴病而死 。同年,歌舒翰领命攻打石堡城,在死掉数万人的代价下将此城攻克,仅俘获吐蕃兵400人 。王忠嗣并没有听到这个消息,而他的死至今仍旧是个谜 。
如果单从这个诬陷案的叙述来看,这个案子是一件很简单的落井下石案,李林甫是下石者,落在井里的则是王忠嗣 。王忠嗣为什么会落到井里,是因为他在军事上的主张不能与玄宗皇帝合拍 。而这件事情众所周知,否则,那个主动请缨的董将军就不会在战败后把所有责任一股脑地扣到了王忠嗣的头上 。
当然,还有另外一个很重要的原因 。王忠嗣和太子李亨是幼时的好友,在成为四镇节度使后,王忠嗣并没有如安禄山那样时刻向玄宗表忠心,相反,他把自己的位置放到了太子李亨这面 。作为皇帝,特别是唐朝的皇帝,特别担心的就是太子势力过大而引起宫廷政变,唐朝历史上发生了多次宫廷政变,玄宗本人就是通过宫廷政变登基,他对东宫势力一直采取压制态度 。所以,王忠嗣的主动与太子友好就犯了他的大忌讳 。
而李林甫为什么能扔下一块石头就能命中王忠嗣呢,换成别人可有这样的效果呢?李林甫可谓是中国历史上“口蜜腹剑”的典型人物,但在玄宗皇帝眼中,这个人却是另外一副样子 。玄宗皇帝认为,李林甫善解人意,懂事听话,从不跟他唱反调,满足了他的心理 。有一件事可以证明,在开元二十四年(736年),玄宗皇帝在东都洛阳住得时间久了,就想回长安 。当时的宰相裴耀卿向他进言说,当下正是农民收割季节,倘若回长安,劳师动众影响农事 。玄宗皇帝虽然很想回,但也只好作罢 。当大臣们都退出后,李林甫故意瘸着走路,渐渐地落在后面 。玄宗就问他腿是怎么回事 。他回答说:我不是有病,而是有事要与皇上说 。玄宗问他有什么事 。他就说:洛阳、长安本来是皇上东宫、西宫,皇上要去什么地方,何必要等待时机 。如果说妨害农事,只要免除所经地方的租赋就可以了 。
这段话说得非常巧妙,先是把玄宗抬到了至尊无上的皇帝位上,皇帝没有令行禁止的规定 。然后又替皇帝出主意,让他成为一个明君:只要免除所经地方的租赋就可以了 。
玄宗当然大喜欢,立即下令驾车回长安 。
【唐朝战神王忠嗣之死 唐玄宗晚期失去了自主判断】从这件事就可以看到,李林甫“工于心计,善于奉迎”的本事有多大了 。《新唐书》说他“特以便佞,故得大任” 。他还“深结宦官及妃嫔家,伺候上动静,无不知之,由是每奏对,称旨,上悦之” 。这样的一个人无论如何都是会被任何皇帝喜欢的,这正是他为什么可以下石一击必中王忠嗣的原因 。
《资治通鉴》有一段话可作为君臣二人的写照:“上晚年自恃承平,以为天下无复可忧,遂深居禁中,专以声色自娱,悉委政事于林甫 。林甫媚事左右,迎合上意,以固其宠;杜绝言路,掩蔽聪明,以成其奸;妒贤嫉能,排抑胜己,以保其位;屡起大狱,诛逐贵臣,以张其势 。自皇太子以下,畏之侧足 。凡在相位十九年,养成天下之乱,而上不之寤也 。”玄宗皇帝到底对李林甫喜欢信任到了什么程度,他有一段对高力士的话可供参考:“朕不出长安近十年,天下无事,朕欲高居无为,悉以政事委林甫,何如?”高力士答道:“天下大柄,不可假人;彼威势既成,谁敢复议之者!”玄宗的反应如何,居然是“不悦” 。
所以说,王忠嗣被李林甫落井下石是无药可医的,因为操纵其荣辱死生的玄宗皇帝就是落井下石的保护神 。
推荐阅读
- 奇闻:唐朝高僧一行捉北斗七星以救恩人之子
- 真正的唐朝美女长什么样 揭唐朝美女的真相
- 唐朝那些可爱的官员和好玩的事 绝对笑死你
- 唐朝为何会制造出许多民间才女?唐朝才女何其多
- 唐朝人吃梨不是拿起来就啃 而是喜欢蒸熟了吃
- 唐朝后宫采用轮岗侍寝是真的吗 唐朝后宫的人性化
- 唐朝酒价知多少?唐朝的酒真的都价值千金吗
- 让现代人脸红的唐朝妓女称呼 竟被称为“内人”
- 唐朝士族为什么不愿娶公主?
- 唐朝不可思议的豪赌 唐太宗与390名死囚对弈
